[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0873.9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孟祥;旷水章;杨启正;匡增彧;刘政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B60L58/16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421009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用电 寿命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包括测试元件、温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SOC估计模块、电压/温度计算模块、SOH计算模块、主控制模块、ECU及其储存单元、延时器、电池风扇控制元件,所述测试元件为电池包内的单体电池,在每个单体电池接口处连接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分别检测单体电池的温度和电压,检测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中的SOC估计模块及电压/温度计算模块;当检测到的温度值或电压差值超过设定阈值,则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ECU控制延时器及电池风扇控制元件反馈控制电池的接口温度及输出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单体电池串联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最常见的连接方式。因为,单体电池输出的电压较小,通过串联连接,提高电池组的输出电压从而提升电池组的输出效率。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不同位置的电池散热效率并不相同,电池温度影响电池寿命,温度的高低会引起某一节或者几节电池出现过充过放的现象,导致电池寿命不均衡。在串联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寿命不均衡是制约着电池组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电动车电池组或电池模块而言,对单体电池寿命进行控制不可或缺。
中国专利CN104852435 A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用串联锂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式,采用对SOC差值进行判断,选取5个最大值进行修正,从而控制单体电池的均衡性。
中国专利CN201805246U提出了一种车用锂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检测单体电压、温度与预测的SOC、SOH参数进行比较,来监测及控制电池的均衡性。
现有技术均是对每个电池的SOC、SOH参数进行计算,对比已有电池寿命参数,来判断电池组均衡性是否良好,在判断过程中,缺少对单体电池均衡性的全过程控制,缺少对单体电池均衡性参数的记录,导致电池组均衡性控制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实现电池寿命一致性的管理。该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寿命控制方法,包括测试元件、温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SOC估计模块、电压/电流/温度计算模块、SOH计算模块、ECU、ECU储存模块、延时器、电池风扇控制元件;其中所述测试元件为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在每个单体电池接口处连接温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分别检测单体电池的温度、电压和电流,检测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中的SOC估计模块及电压/电流/温度计算模块;当检测到的温度值或电压差值超过设定阈值,则将数字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ECU控制延时器及电池风扇控制元件反馈控制电池的接口温度及输出电压,所述电池寿命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S1:采集每个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及接口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入到电压/电流/ 温度计算模块;
SS2:将检测到的所有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及接口温度参数输入SOC估计模块,计算电池组中每个单体电池当前的荷电量SOC,并确定当前SOC放电倍数;其中所述SOC 的计算方法为:根据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离线训练出模型并建立等效模型,获取当前的电压、电流及接口温度到SOC估计模块计算每个单体电池的SOC;
SS3:以第一节单体电池电压作为计算基准值,分别计算各单体电池与所述基准值之间电压差值:V1-V2、V1-V3、…、V1-Vn;
SS4:将计算的所述电压差值与ECU储存模块中的电压差阈值作比较,判断所述电压差值是否超过所述电压差阈值,若超过则转入SS6,若不超过则转入SS5;
SS5:将检测的温度值与ECU储存模块中的温度阈值作比较,若温度值不超过所述温度阈值则转入SS9,若超过则转入SS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未经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08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