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1751.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2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其鹏;长海博文;夏军;屈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B22D1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坯 组合 压下 方法 | ||
1.一种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连铸坯凝固模型,确定铸坯凝固终点位置及中心固相率fs;
S2,通过宏观偏析模型,预测宏观偏析最终形成位置的临界固相率m;通过凝固收缩分析模型,预测中心疏松开始形成位置的临界固相率n;其中,0<m<1,0<n<1;
S3,在铸坯凝固末端,中心固相率fs小于宏观偏析最终形成位置的临界固相率m的区域进行动态轻压下,在中心固相率fs大于中心疏松开始形成位置的临界固相率n的区域进行重压下,采用动态轻压下和重压下的压下量根据压下偏析模型和压下疏松模型进行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中心固相率fsm的区域,采用数个扇形段或拉矫辊进行动态轻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段为1-3个,所述拉矫辊为3-6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中心固相率fsn的区域采用单辊进行重压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压下工作辊后采用数个压下辊继续施加一定的压下量以防止重压下的回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建立连铸凝固模型后,对连铸坯温度场进行预测,并采用射钉实验或沉铅法对于凝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调试。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连铸坯组合压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坯包括小方坯、大方坯和厚板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17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