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的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2122.0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9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久然;王元东;刘新香;张如养;邢锦丰;张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乔凤杰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黄欧群杂优 模式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X群自交系和黄欧群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将黄欧群自交系的黄改群自交系亲本、欧洲硬粒种质自交系亲本和X群自交系杂交作为对照杂交种;选当前我国主栽玉米品种作为对照;(3)进行多点多行区多次重复种植,进行高产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综合性状鉴定,选择比当前我国主栽玉米品种增产10%以上且综合性状表现优于相应对照杂交种的杂交种,为选育的新杂交组合。本发明的育种方法组配出的是高产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杂交种,产量可比当前主推品种增产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育种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杂种优势模式(简称杂优模式)是指导优良玉米杂交种组配的理论基础,模式的创新对我国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基本上都是瑞德×黄改或BSSS×NSSS,存在杂优模式单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其组配杂交种在高产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宜机收等性状上存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不足,极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病虫害爆发、干旱减产甚至绝产等风险,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创新出新的杂优模式。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我们依据玉米遗传育种理论,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一种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选育玉米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我国玉米主产区杂优模式单一、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而且可以加速创制高产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的育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X群自交系为母本,选择黄欧群自交系为父本,组配杂交种;所述黄欧群自交系是以黄改群自交系和欧洲硬粒种质自交系杂交后系选得到;
(2)在组配杂交种的同时,将黄欧群自交系的黄改群自交系亲本、欧洲硬粒种质自交系亲本均和X群自交系杂交作为对照杂交种;同时选当前我国主栽玉米品种作为对照;
(3)将步骤(1)所组配的杂交种、步骤(2)中的对照杂交种和我国主栽玉米品种同时进行多点多行区多次重复种植,进行高产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宜机收等综合性状鉴定,选择比当前我国主栽玉米品种增产10%以上且综合性状表现优于相应对照杂交种的杂交种,为选育的利用X群和黄欧群杂优模式的新杂交组合。
其中,所述当前我国主栽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其中,所述多点多行区多次重复种植为在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内蒙古通辽、北京通州、河北保定、河南郑州、山东济南等8个试验点6行区三次重复种植。
本发明所述黄欧群自交系优选通过如下步骤选育:
a、选取黄改群自交系为亲本之一,与欧洲硬粒种质自交系杂交,并以黄改群自交系为亲本回交1次,以回交得到的材料为基础选系群体,通过高大严的选系方法,以早熟、耐密耐旱、抗病抗倒、籽粒脱水速度快、籽粒含水量低为选育标准,连续自交多代选育出优良自交系若干份;
b、从X群、改良瑞德群、瑞德群、兰卡斯特群、黄改群、旅大红骨群、P群、欧洲硬粒种质中各选取骨干自交系作为代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步骤a选育出的若干份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确认其与现有类群代表性自交系的遗传距离较远,不属于上述群体独立成群,即属于黄欧群;
c、从与黄改群和欧洲硬粒种质遗传距离都比较远的X群中选自交系作为母本测验种,以上述步骤选育出的黄欧群自交系和黄改群自交系、欧洲硬粒种质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杂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2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