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筒表面风干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2703.4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0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彬;陈玲;童波;郭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4 | 代理人: | 张启炎 |
地址: | 415700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表面 风干 结构 | ||
一种套筒表面风干结构,外套底部有向内的第一环形凸台,内套上部外径等于外套内径,内套下部外径小于外套内径,内套下部与外套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环形空间,外套壁上嵌入有第一风管,第一风管与第一环形空间连通,环形盖板与外套顶面固定连接,内套长度小于第一环形凸台顶面到外套顶面的距离;套筒内出风结构包括第二风管和第三风管,第二风管底部有向外的第二环形凸台,第二风管连接在第三风管内部,第二风管与第三风管连接段下方有第二环形空间,第二风管内孔为盲孔,第二风管壁上有通风孔将第二环形空间和所述盲孔连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套筒内外壁环形出风,同时对套筒内外表面进行风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干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套筒表面风干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是人工利用风管对套筒对外壁或者内壁之一进行风干,然后对另一壁面进行风干,这样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对套筒外壁和内壁同时风干,且能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在套筒内外表面形成环形风面的套筒表面风干结构。
这种套筒表面风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外出风结构和套筒内出风结构,所述套筒外出风结构包括环形盖板、外套、内套和第一风管,所述外套底部有向内的第一环形凸台,所述所述内套上部外径等于所述外套内径,所述内套下部外径小于所述外套内径,所述内套下部与所述外套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环形空间,所述外套壁上嵌入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连通,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外套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内套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顶面到所述外套顶面的距离;所述套筒内出风结构包括第二风管和第三风管,所述第二风管底部有向外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风管连接在所述第三风管内部,所述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三风管连接段下方有第二环形空间,所述第二风管内孔为盲孔,所述第二风管壁上有通风孔将所述第二环形空间和所述盲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内套顶面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套上部壁上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嵌入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顶面、所述第二环形凸台顶面、所述第三风管底部内径边、所述内套底面外径边和所述内套上部配合段底面都倒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顶面和所述内套底面外径边的倒角角度相等,所述第三风管底部内径边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顶面的倒角角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管上部有第三环形凸台,所述第三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三风管内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风管底面开有方形槽或十字槽。
优选的,所述环形盖板内径等于所述第三风管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三风管外壁上有第四环形凸台,所述第四环形凸台下固定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外壁与所述环形盖板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通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实现套筒内外壁环形出风,同时对套筒内外表面进行风干。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A-A剖视图
图2.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3. 实施例一第二风管仰视图
图4. 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 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6. 实施例四B-B剖视图
图7. 实施例四俯视图
图8. 实施例四第二风管仰视图
图9. 具体实施方式使用状态参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2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