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4161.4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5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杰;陈梦婷;王一帆;赵智斌;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冷却 卧式 机械 密封 结构 | ||
1.一种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密封壳体(1)、旋转环(2)、圆锥轴套(3)、静止环(13)、弹簧(14),所述密封壳体(1)、圆锥轴套(3)、旋转环(2)、静止环(13)均同轴设置,且旋转环(2)、静止环(13)均位于密封壳体(1)内部,所述密封壳体(1)内部设有阶梯状端面,阶梯状端面上设有弹簧座(12),静止环(13)与阶梯状端面相邻设置,所述弹簧(14)一端位于弹簧座(12)内,且另一端支撑静止环(13),静止环(13)与密封壳体(1)之间设有第一辅助密封圈(15),旋转环(2)与静止环(13)之间设置第二辅助密封圈(16);密封壳体(1)内壁、旋转环(2)、第二辅助密封圈(16)、静止环(13)、第一辅助密封圈(15)围成的空间与高温工作介质区A相连通;
密封壳体(1)的端部与圆锥轴套(3)相邻设置,构成密封间工作介质区B;密封壳体(1)、圆锥轴套(3)相互对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楔形齿(401)和楔形槽(402),构成楔形密封;楔形齿(401)和楔形槽(402)之间具有间隙;
密封壳体(1)上与旋转环(2)、静止环(13)所处位置相应位置的第一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7),与楔形密封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8);所述楔形密封位于第二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8)与密封间工作介质区B之间的隔壁(1802)上,使第二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8)与密封间工作介质区B之间连通;
圆锥轴套(3)与第二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8)的端部侧壁(1801)之间的缝隙处设有密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齿(401)与楔形槽(402)之间设有弹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截面的形状与楔形槽(402)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轴套(3)的末端设有能够将其固定到轴上的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轴套(3)的末端的固定装置为一个或多个均匀分布的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末端圆周边缘设置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动密封结构装到轴上时,所述旋转环(2)通过轴肩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圆锥轴套(3)通过螺钉与轴(11)进行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7)具有第一冷却介质进口(9)和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所述第二冷却介质环形通道(18)具有第二冷却介质进口(7)和第二冷却介质出口(8);第一冷却介质进口(9)与第二冷却介质出口(8)相连通,第一冷却介质出口(10)、第二冷却介质进口(7)分别与外界冷却系统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冷却卧式机械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圆锥轴套(3)与端部侧壁(1801)之间的缝隙处的密封装置为O型密封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416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瑕疵检测方法
- 下一篇: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