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突触器件和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05514.2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珽;陆骐峰;孙富钦;王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B8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突触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
两个电极,设置于所述柔性衬底一侧,且在平行于所述柔性衬底的平面内相对设置;
阻变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位于所述第二子层靠近所述柔性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层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电极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二子层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子层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的垂直投影重合;
其中,所述第一子层包括二维材料或一维材料,所述第二子层包括离子导电型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所述第二子层的离子种类、离子浓度以及迁移率可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层包括表面官能团和表面缺陷;
所述表面官能团由化学方法进行调控,所述表面缺陷由物理方法进行调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层还包括掺杂物质、塑化剂和纳米颗粒;
所述离子种类由所述掺杂物质的种类决定;所述离子浓度和所述迁移率由所述塑化剂和所述纳米颗粒的掺杂浓度进行调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厚度为40nm-1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表面采用等离子界面处理或者紫外亲水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的材料包括具有柔性和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材料或生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的厚度为10μm-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在类神经拟态器件、神经网络算法基本单元器件以及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应用。
9.一种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形成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硬质衬底;
在所述硬质衬底一侧形成柔性衬底;
在所述柔性衬底背离所述硬质衬底的一侧形成所述电极;
在所述电极背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子层;
在所述第一子层背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形成所述第二子层;
分离所述柔性衬底与所述硬质衬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柔性衬底背离所述硬质衬底的一侧形成所述电极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柔性衬底表面进行等离子体界面处理;
在所述柔性衬底背离所述硬质衬底的一侧形成所述电极之后,且在所述电极背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子层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柔性衬底表面进行等离子亲水处理或紫外亲水处理;
在所述电极背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子层之后,且在所述第一子层背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形成所述第二子层之前还包括:
采用化学方法对所述第一子层的表面官能团进行调控,以及采用物理方法对所述第一子层的表面缺陷进行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55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角度调节的扳手
- 下一篇:一种抗真菌肽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