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改性橡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6582.0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马汝霖;段晓辉;赵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猎钓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0 | 分类号: | C08L51/00;C08L3/02;C08L23/12;C08K9/10;C08K3/26;C08K5/11;C08F287/00;C08F220/58;A01K8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改性 橡胶材料 制备 生物降解 仿生 鱼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改性橡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的方法,涉及仿生鱼饵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改性SBS的制备;(2)TPR材料的制备;(3)仿生鱼饵的制备。本发明采用单体接枝改性方法来赋予SBS可生物降解性,在SBS的化学结构中引入酰胺基和羟基,并通过玉米淀粉等助剂的组合制得TPR材料,利用该TPR材料制得的仿生鱼饵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在发挥诱捕鱼虾后能够被环境降解,从而避免不可降解鱼饵存在的污染水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鱼饵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改性橡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造仿生鱼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仿生鱼饵是利用“大鱼吃小鱼”的定律制造的,利用自身浮力以及钩线的牵引能够在水中漂浮。仿生鱼饵上的鱼钩杀伤力很强,鱼一旦咬钩就很难逃脱,这种鱼饵与传统鱼饵相比,省去了准备饵料的工序,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仿生鱼饵虽然垂钓效果好,但多采用强度较高的塑料制成,降解速度很慢甚至不能被降解,在鱼饵掉落水中以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被鱼类吞噬后会对鱼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研发可降解的仿生鱼饵,多以PVA或聚乳酸作为加工原料。为了开发新型仿生鱼饵材料,本发明以TPR材料为原料制得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改性橡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的方法,加工方法简便,所制仿生鱼饵的生物降解性良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利用改性橡胶材料制备可生物降解型仿生鱼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改性SBS的制备:向SBS热塑性弹性体中滴加甲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溶剂直至完全溶解,并加入引发剂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加热至70-80℃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浓缩回收甲苯和四氯化碳,浓缩剩余物加水搅拌,过滤,滤渣干燥,得到改性SBS;
(2)TPR材料的制备:将上述改性SBS、玉米淀粉、聚丙烯、纳米碳酸钙、增塑剂和颜料加入密炼机中,密炼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熔融挤出、造粒得到TPR材料颗粒;
(3)仿生鱼饵的制备:将上述TPR材料颗粒理由注塑机螺杆压入模腔中,经注塑得到仿生鱼饵。
所述甲苯和四氯化碳的体积比为1:1,所述SBS热塑性弹性体、引发剂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0:0.5-2:5-15。
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所述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20nm。
所述增塑剂选自柠檬酸三丁酯、柠檬酸三辛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乙酰柠檬酸三辛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密炼温度在130-140℃。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60-170℃、螺杆长径比45-55:1,螺杆转速100-300rpm。
所述注塑温度在170-180℃、注塑压力在80-100MPa、保压时间在30-60s,模腔预热温度在80-90℃。
所述改性SBS、玉米淀粉、聚丙烯、纳米碳酸钙、增塑剂、颜料的质量比为50:1-10:1-10:1-10:1-10:0.5-3。
所述颜料为植物提取色素。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辣椒红素、藏红花素、花青素等。
本发明还对纳米碳酸钙进行了包覆改性,在利用纳米碳酸钙原本具有的填充性能以保证鱼饵成型性和力学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所制TPR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猎钓渔具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猎钓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6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