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7934.4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晶;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钢筋 混凝土结构 微生物 修复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电迁移方式将微生物芽孢迁移至混凝土内部,再利用自迁移方式将成矿组分迁移至混凝土内部,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后将在适宜的养护条件下完成自修复;
所述的电迁移方式为,在强度为50 mV/cm~150 mV/cm的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通电2~8h,将所述的微生物芽孢迁移至混凝土内部;
所述的自迁移方式为,将混凝土保护层与所述成矿组分混合溶液接触12 h~48 h;所述的成矿组分为尿素和Ca2+;
混凝土保护层开裂后,随着外界水和氧气的进入,芽孢被激活而复苏,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产生脲酶,将已存在于混凝土中的尿素分解为NH3以及CO2,NH3的水解造成溶液pH值迅速上升,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以及碳酸氢根的水解反应,产生大量CO32-,与环境中的Ca2+结合,并在菌体自身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胶结性的CaCO3,最终达到开裂自修复的目的;
所述的芽孢以菌悬液形式提供,菌悬液浓度为OD600值1~1.5,pH为8~9.2;所述的电迁移方式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的混凝土中的钢筋接电源正极,在所述的混凝土保护层外布设导电层,并将所述的导电层接入电源负极,通电形成所述的外加直流电场,其中,所述的导电层与所述的微生物芽孢的菌悬液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为耐碱型产脲酶芽孢杆菌属细菌,包括巴氏芽孢八叠球菌、球形芽孢杆菌、耐盐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的材料包括钢、铝、钛或石墨中的一种,所述的导电层的形态包括薄板、网或多孔介质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保护层开裂的裂缝宽度低于500 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已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微生物自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宜的养护条件为温度20~37℃、干湿循环或水饱和的环境下养护7~14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79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