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8950.5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5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郑应强;霍文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国军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路网 媒介 数据传输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能够同时构建关于信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多路网络媒介的传输链路,这样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介来对数据进行同步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有效性;此外,该方法和系统还对带传输的文件进行破碎处理、加密处理、多路并发传输处理、解密处理和重组处理,从而提高文件数据的传输安全性,并且该方法和系统还能够根据不同多路并发传输策略对数据进行适应性的加密处理,提高其对不同数据传输场景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链路网络数据传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便携式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在同一时刻只能通过某一种网络媒介进行数据传输,在此情况下,该便携式终端与该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很容易受到攻击而导致数据泄露的安全风险,这将严重地降低便携式终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现有技术只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再通过相应的通信网络进行传输,最后将完成传输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以还原得到相应的数据,虽然上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避免数据受到窃取泄露,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完全杜绝数据被窃取的情况发生。此外,该便携式终端之财通单一网络媒介进行数据传输,这会严重地降低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有效性,其并不符合现有对大容量文件进行快速和安全传输的要求。可见,现有技术的便携式终端并不能够同时通过多网络媒介进行有效的和快速的数据传输,这不利于提高便携式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该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构建关于服务器与信息终端之间的密钥协商连接关系,并根据该密钥协商连接关系进行验证处理,根据该验证处理的结果,对服务器与该信息终端之间的若干数据传输链路进行传输状态调整处理和通过传输状态调整处理后的该若干数据传输链路,实现目标文件于该服务器与该信息终端之间的加密传输,该方法和系统能够同时构建关于信息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多路网络媒介的传输链路,这样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介来对数据进行同步传输,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有效性;此外,该方法和系统还对带传输的文件进行破碎处理、加密处理、多路并发传输处理、解密处理和重组处理,从而提高文件数据的传输安全性,并且该方法和系统还能够根据不同多路并发传输策略对数据进行适应性的加密处理,提高其对不同数据传输场景的适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路网络媒介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关于服务器与信息终端之间的密钥协商连接关系,并根据所述密钥协商连接关系进行验证处理;
步骤S2,根据所述验证处理的结果,对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息终端之间的若干数据传输链路进行传输状态调整处理;
步骤S3,通过所述传输状态调整处理后的所述若干数据传输链路,实现目标文件于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息终端之间的加密传输;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构建关于服务器与信息终端之间的密钥协商连接关系,并根据所述密钥协商连接关系进行验证处理具体包括,
步骤S101,获取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息终端各自对应的ID值,并通过具有较小ID值的一者向具有较大ID值的另一者发起密钥协商请求;
步骤S102,对所述密钥协商请求依次进行超时判断处理和实际密钥计算处理,以此获得实际密钥;
步骤S103,对所述实际密钥进行正确性匹配处理,并根据所述正确性匹配处理的结果,构建所述密钥协商连接关系;
步骤S104,基于所述密钥协商连接关系,在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息终端之间进行验证码的校对处理,以确定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信息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8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