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09106.4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3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叶锦祥;刘文雄;李士宏;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久昌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N52/01 | 分类号: | H10N52/01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王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霍尔 元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板材料铺设于模具上方,通过压剪设备压剪出引脚彼此交错竖直排列的引脚板;S2、将S1的引脚板与基板的连筋焊接到一起;S3、通过塑封体对基板进行塑封;S4、对塑封结合处进行后固化处理;S5、对塑封体的边缘进行打磨,去除毛刺、溢料;S6、对引脚进行电镀操作;S7、通过托模从下方拖动塑封体运动到切筋凸模的下方;S8、切筋凸模下压对交错引脚之间的连接以及引脚上部的中筋进行切断,并通过托膜输送落到落料箱内。该技工工艺,设计并压制出多排的引脚板,与若干个霍尔元件的基岛连筋焊接,进行霍尔元件生产,增产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霍尔元件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集成电路IC设计、制造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封装技术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封装是整个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重要一环,它具有散热和保护功能。封装工艺能够将芯片密封,隔绝外界污染及外力对芯片的破坏,引线框架是支撑半导体芯片的金属衬底,引线框架广泛地用于在电子组件领域中封装半导体装置,框架的设计直接影响芯片在PVC电路板上的使用。
目前流水线上的霍尔元件加工工艺如图6所示,是通过拨杆和抓手拨动定位孔,从而输送单排的霍尔元件到切断凸模处进行切筋操作,生产效率比较有限,所以本案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金属板材料铺设于模具上方,通过压剪设备压剪出引脚彼此交错竖直排列的引脚板;
S2、将S1的引脚板与基板的连筋焊接到一起;
S3、通过塑封体对基板进行塑封;
S4、对塑封结合处进行后固化处理;
S5、对塑封体的边缘进行打磨,去除毛刺和溢料;
S6、对引脚进行电镀操作;
S7、通过托模从下方拖动塑封体运动到切筋凸模的下方;
S8、切筋凸模下压对交错引脚之间的连接以及引脚上部的中筋进行切断,并通过托模输送落到落料箱内。
优选的,引脚上部的中筋与塑封体之间的间距为0.3mm。
优选的,切筋凸模固定安装于上模下端的左部,且上模下端的右部固定设置有切胶凸模。
优选的,托模为上端面设置有波浪形凸起的金属板,且托模的工作中的运行轨迹为圆角矩形。
优选的,托模上端凹槽的宽度与塑封体的宽度一致,且托模上端凸起的宽度与相邻塑封体间隙的宽度一致。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排大功率霍尔元件加工工艺,
1、通过压制剪切处预制的引脚板,再将引脚板与基板焊接,最后通过切筋凸模将引脚板上交错引脚的接触点进行切断,相对与单排的霍尔元件加工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根据实际生产的使用情况增产量能达到百分之七十,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引脚上部的中筋与塑封体之间的间距为0.3mm,在传统工艺中中筋与塑封体的间距较大(一般有1.05mm),为了避免漏铜点过大的情况必须要先切断中筋,再进行电镀,然后分离引脚,限制了加工效率,而通过缩短中筋与塑封体之间的间距的工艺设计,可以先进行电镀,之后将切中筋和引脚同步进行,进一步缩短了加工进程,提升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霍尔元件引脚排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久昌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久昌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09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学习的阀门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洋防污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