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势垒低暗电流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1531.7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峰;张承;王立;唐艳;莫才平;迟殿鑫;崔大健;高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0352 | 分类号: | H01L31/0352;H01L31/105;H01L31/0224;H01L31/1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势垒低暗 电流 台面 光电二极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探测器芯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级势垒低暗电流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台面型光电二极管从上至下叠次连接的N型台面、吸收台面以及P型台面;每个台面的表面覆盖钝化层;在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吸收台面中设置有分级势垒层,分级势垒层从上到下共九层结构;所述N型台面上设置有N电极,所述的P型台面上设置有P电极,P电极与N电极形成共平面电极;本发明通过采用分级势垒结构,降低了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表面漏电流和体暗电流,从而提高了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探测器芯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级势垒低暗电流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二极管向高速高带宽演进发展,制备工艺逐渐由平面型工艺向台面型工艺转变。台面刻蚀工艺破坏了晶格的周期完整性,将半导体材料表面暴露在环境之中,引入了表面界面态,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表面暗电流。暗电流组成还包括了:产生复合电流、扩散电流、带间隧穿电流和辅助隧穿电流等。高暗电流降低了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性能及可靠性,存在较大失效风险。
现有技术中对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制备有很多,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1598480.0的《一种高可靠NIP结构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包括半绝缘衬底,在衬底上生长有缓冲层、接触层、吸收层、渐变层和阻挡层;所述结构采用三层台面芯片结构,台面表面覆盖有钝化层,从所述N型台面引出N电极,从P型台面引出P电极,从而与所述N电极形成共平面电极;同时将P型层放在最低部且深埋在材料内部,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将内建电场限制在体内中心处,并且可以抑制台面边缘的漏电流和边缘击穿。
但是这种结构中不能降低表面漏电流和体暗电流,因此急需一种能降低表面漏电流和体暗电流的台面型光电二极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级势垒低暗电流台面型光电二极管,所述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结构如下:
台面型光电二极管包括三层台面结构,从上至下叠次连接的N型台面a、吸收台面b以及P型台面c,且在P型台面台阶的最底层为半绝缘衬底1;所述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每个台面的表面覆盖钝化层;在台面型光电二极管的吸收台面b中设置有分级势垒层5,分级势垒层5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N型InGaAs层51、第一N型δ掺杂层52、第一非掺InAlGaAs渐变层53、第一P型δ掺杂层54、非掺InAlAs势垒层55、第二P型δ掺杂层56、第二非掺InAlGaAs渐变层57、第二N型δ掺杂层58以及第二N型InGaAs层59;所述N型台面a上设置有N电极a1并沿N型台面a延伸至半绝缘衬底1,所述的P型台面c上设置有P电极c1并沿P型台面c延伸至半绝缘衬底1,P电极c1与N电极a1形成共平面电极。
优选的,分级势垒层5中的第一N型InGaAs层51、第一非掺InAlGaAs渐变层53、第二非掺InAlGaAs渐变层57以及第二N型InGaAs层59的材质为In0.53AlxGa0.47-xAs,非掺InAlAs势垒层55的材质为In0.52Al0.48As;其中,x的取值为0~0.47。
优选的,所述分级势垒层5中的第一N型δ掺杂层52、第二N型δ掺杂层58或者第一P型δ掺杂层54、第二P型δ掺杂层56的厚度都为5~10nm,掺杂浓度大于1×1018cm-3。
优选的,所述分级势垒层5中的非掺InAlAs势垒层55的厚度为200~500nm,禁带宽度为1.46eV。
优选的,分级势垒层5中的第一非掺InAlGaAs渐变层53和第二非掺InAlGaAs渐变层57的厚度都为300~800nm,且随着x的改变,第一非掺InAlGaAs渐变层53和第二非掺InAlGaAs渐变层57的禁带宽度在0.74~1.46eV的范围内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1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