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盖式可充电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1680.3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兵;钟发平;陈鹏飞;陈晓峰;龚颖林;胡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6;H01M50/15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盖式可 充电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包括可充电电芯、钢壳、磁铁、MicroUSB接口、保护IC、集成IC、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电感、LED灯、塑胶件、硬性FR‑4基板、金属盖帽和弹簧顶针,实现隐藏式MicroUSB接口可充电、旋转式金属盖帽可便捷拆装、恒定电压输出、充电管理及保护、过充过放过流保护多位一体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工艺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集成的效率高、电池的可靠性高、功能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盖帽可以依据使用的需要旋入安装或旋出卸下,具备MicroUSB接口充电输入功能,集成了恒定电压输出、充电管理和充电保护、电池保护(包含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等多种功能,同时兼具高容量的旋盖式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可充电电池由于具有可循环使用、比能量高、寿命长的优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替代一次电池,例如玩具、智能家居、遥控器等应用领域,可充电电池的单次使用成本比一次电池更低,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为了实现可充电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通常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可充电电池的电芯、附属结构件(一般包括电路板、电路元器件、防护外壳、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等)进行集成组装,最终形成一个具备各项管理和保护功能,输出电压符合一次电池应用需求,且电池的整体外形结构尺寸和机械可靠性符合国际标准的可充电电池。
但是,现有的集成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是集成的效率不高,现有的设置附属结构件的方法,集成效率较低,各种附属结构零件通常占用了大量的电池内部空间,导致只能选用小尺寸的低容量电芯,这使得集成后的可充电电池与一次电池相比,可充电电池的容量优势反而不明显。尤其是当电池的规格尺寸较小(例如AAA型或R03型,其直径最大为10.5mm,高度最高为44.5mm),将可充电电池集成组装的难度就更大,附属结构件占据的空间比例更多,导致集成之后的可充电电池容量只有一次电池的1/3左右。其次是集成的工艺复杂,当较小规格尺寸的电池(例如AAA型或R03型)需要集成充电输入接口(如MicroUSB接口)时,由于接口的尺寸较大,导致集成相对难度大,集成的效果和外观不理想,现有的集成方法往往导致加工工艺复杂,空间利用率低,外观较差。三是集成的可靠性不高,不合理的结构、复杂的加工工艺、低的集成效率,诸多因素导致最后集成的电池整体可靠性不高。
因此,针对可充电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的需求,尤其是针对小尺寸规格的电池,如何将可充电电池的性能及结构特点结合一次电池的使用要求,将可充电电池的充电管理、保护、一次电池外形结构、一次电池使用需求统筹优化,在兼顾集成的成本、效率以及可靠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附属结构件占用的空间,最大可能提高外观一致性,提高充电方式的便捷性,提高集成的效率和可靠性,就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具备隐藏式MicroUSB充电输入接口、更高集成度、更大容量、更高可靠性的可充电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旋盖式可充电电池的容量可以提高约25%,该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具备MicroUSB充电接口充电输入功能,可以实现电池在输出电能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恒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包含充电管理和保护、放电欠压保护、充电过压保护、充电过流保护、放电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该旋盖式可充电电池外观一致性好,非常适用于可充电电池替代一次电池的应用场合。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1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