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智能锁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3714.2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5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沈汉标;王妙玉;童威云;黄安川;刘中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E05B17/22;E05B17/18;E05B3/00 |
代理公司: | 44288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令军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旋钮 转接头 电机减速箱 转轴 底座 轴向 可活动 转动 摩擦 驱动转轴 外观涂层 相关零件 周边面板 周向固定 轴向固定 自动智能 握持部 旋钮孔 侧壁 抵接 功耗 减小 卡合 联动 锁具 破损 电机 脱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智能锁具,包括:底座、电机减速箱、转轴、转接头、应急旋钮以及面板;面板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电机减速箱固定于底座内,转轴的一端与电机减速箱连接并联动转动,转轴的另一端与应急旋钮轴向紧密抵接;转接头轴向固定设置在面板和底座之间,转接头与转轴之间周向固定、轴向可活动;应急旋钮轴向可活动地设置于面板内,其握持部凸出于面板外,应急旋钮在脱离转接头以及周向卡合转接头的状态间切换。本发明在电机减速箱驱动转轴的过程中,应急旋钮不会同时产生转动,因此不会和相关零件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减小了电机的功耗;应急旋钮的侧壁和旋钮孔周边面板的外观涂层不易因受摩擦而破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智能锁具。
背景技术
自动智能锁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在现今的市面上,有一种自动智能锁的结构是在锁内装有电机和减速箱,电机减速箱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锁体实现自动模式的上锁、开锁。相应地,还设计有用于手动模式的应急旋钮,在电机失效或损坏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手动转动应急旋钮来进行上锁、开锁。应急旋钮同样是和转轴连接的,通常情况下电机减速箱会连接在转轴的一端,而应急旋钮则连接在转轴的另一端,分别用于自动操作、手动操作。
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自动操作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那么会同步带动应急旋钮转动,应急旋钮与相关零件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增大了电机的功耗,影响锁具的使用性能。而且,在没有手拧的前提下,应急旋钮在门上自动旋转,不但没有任何实用性,还会给用户带来一种累赘繁琐的观感。另外,应急旋钮的侧壁及旋钮孔周边面板的外观涂层受摩擦而破损,而应急旋钮又是外露的,会破坏锁具外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智能锁具,在不使用应急旋钮的情况下,应急旋钮与转轴脱离传动,应急旋钮不会随着电机减速机的驱动而自动旋转;在需要使用应急旋钮时,将其压进一定行程,应急旋钮与转轴联动转动,通过拧动应急旋钮可以带动转轴旋转,实现开锁或上锁。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智能锁具,包括:底座、电机减速箱、转轴、转接头、应急旋钮以及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减速箱固定于所述底座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减速箱连接并联动转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应急旋钮轴向紧密抵接;所述转接头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转接头与所述转轴之间周向固定、轴向可活动;所述应急旋钮轴向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内,其握持部凸出于所述面板外,所述应急旋钮在脱离所述转接头以及周向卡合所述转接头的状态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轴向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电机减速箱内,所述电机减速箱内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转轴一端的外缘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凸筋;所述转轴和所述电机减速箱在周向上卡合固定,以实现联动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外缘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一端开口延伸至所述转轴的端部,所述转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二凸筋;通过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活动配合,以实现所述转接头和所述转轴之间周向固定、轴向可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头上还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应急旋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卡槽适配的第三凸筋;所述应急旋钮和所述转接头通过所述第三卡槽和所述第三凸筋的配合以实现周向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外缘上还固定设置有卡簧,所述卡簧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垫圈和弹簧,所述垫圈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应急旋钮和所述弹簧抵接,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垫圈和所述转接头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旋钮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转轴的一端面紧密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应急旋钮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垫圈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3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