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音频数据进行双模蓝牙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4217.4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4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宜义;何继胜;董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星空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76/14;H04B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刘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音频 数据 进行 双模 蓝牙 配对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蓝牙连接,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音频数据进行双模蓝牙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装置,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经典蓝牙配对,手机将连接信息A编码生成音频数据M,并通过经典蓝牙模式将音频数据M发送给蓝牙装置,蓝牙装置接收音频数据M后进行解码,提取并校验其中的连接信息A,校验成功后,蓝牙装置生成连接信息B,并将连接信息B包含在广播中进行广播,手机扫描到包含连接信息B的广播后与蓝牙装置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保证经典蓝牙和BLE两个模式连接同一性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连接,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音频数据进行双模蓝牙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移动终端技术和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耳机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蓝牙耳机相对于传统有线耳机更为便捷,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和用户的推崇。
在使用蓝牙耳机之前,需要与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连接配对。对于双模蓝牙耳机(同时具有经典蓝牙Classic Bluetooth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Low Energy两个模式),在连接手机设备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经典蓝牙和BLE分别连接到不同手机设备的情况,传统连接配对的方式无法保证耳机中经典蓝牙和BLE两个模式连接的同一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音频数据进行双模蓝牙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装置,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保证经典蓝牙和BLE两个模式连接同一性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利用音频数据进行双模蓝牙配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经典蓝牙配对;
S2、手机将连接信息A编码生成音频数据M,并通过经典蓝牙模式将音频数据M发送给蓝牙装置;
S3、蓝牙装置接收音频数据M后进行解码,提取并校验其中的连接信息A;
S4、校验成功后,蓝牙装置生成连接信息B,并将连接信息B包含在广播中进行广播;
S5、手机扫描到包含连接信息B的广播后与蓝牙装置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
优选地,当所述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经典蓝牙配对后,打开手机相应APP,开始定时向蓝牙装置发送包含连接信息A的音频数据M;当所述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后,手机停止发送音频数据M。
优选地,所述蓝牙装置生成连接信息B,并将连接信息B包含在低功耗蓝牙广播包中进行广播。
优选地,所述手机扫描包含连接信息B的广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且未成功与蓝牙装置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时,通过手机相应APP提示用户进行经典蓝牙配对,或者通过手机相应APP提示用户重置蓝牙装置再进行经典蓝牙配对。
优选地,所述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后,蓝牙装置与手机之间进行进一步信息校验。
优选地,所述蓝牙装置与手机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后,手机对连接信息B与算法F对连接信息A生成的校验信息Q进行校验。
优选地,所述连接信息B在蓝牙装置中也采用算法F生成。
一种蓝牙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手机通过经典蓝牙模式发送的音频数据M、对音频数据M进行解码并校验解码后得到连接信息A的音频数据接收模块,用于生成连接信息B、并将连接信息B包含在广播中进行广播的低功耗蓝牙广播模块,以及用于与手机建立低功耗蓝牙配对后进行进一步信息校验的配对校验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星空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星空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2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