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bTi/Cu单芯棒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4521.9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龙;郭强;柳祥;秦星;刘建伟;李建峰;刘向宏;冯勇;张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02 | 分类号: | H01B12/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动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5 | 代理人: | 安文龙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bti cu 单芯棒 及其 加工 方法 | ||
1.一种NbTi/Cu单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单芯棒包括铜管(2)、铜上盖(1)、铜下盖(3)、铌筒(4)以及铌钛棒(5);
所述铌筒(4)位于铜管(2)内,所述铌筒(4)的外壁与铜管(2)的内壁焊接;
所述铌钛棒(5)位于铌筒(4)内,所述铌钛棒(5)的外壁与铌筒(4)内壁焊接;
所述铜管(2)的一端与铜上盖(1)焊接,所述铜管(2)的另一端与铜下盖(3)焊接;
所述铜管(2)的外径为Φ150~Φ270mm、壁厚为8~20mm以及长度为400~900mm;
所述铜上盖(1)和铜下盖(3)的长度分别为30~80mm;
所述铌筒(4)的外径为Φ130~Φ2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上盖(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到铜管(2)内的第一凸缘(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下盖(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到铜管(2)内的第二凸缘(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2)的内壁与铌筒(4)外壁之间的间隙设置在1~3mm;
所述铌筒(4)的内壁与铌钛棒(5)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设置在1~3mm。
5.一种NbTi/Cu单芯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铜管(2)坯料加工成外径为Φ150~Φ270mm、壁厚为8~20mm、长度为400~900mm的铜管(2);
将铜棒坯料加工成外径为Φ150~Φ270mm、长度为30~80mm的铜上盖(1)和铜下盖(3);
将厚度为1~2mm、长度为300~800mm的铌板在卷筒机上卷成外径为Φ130~Φ250mm的铌筒(4);
然后将铜管(2)、铜上盖(1)、铜下盖(3)、铌筒(4)以及铌钛棒(5)进行酸洗;
S2:将S1中酸洗干净的铜管(2)、铜上盖(1)、铜下盖(3)、铌筒(4)以及铌钛棒(5)进行组装形成NbTi/Cu单芯包套;
S3:将装配好的NbTi/Cu单芯包套进行真空电子束焊接,焊接完之后在NbTi/Cu单芯包套表面均匀的涂覆一层润滑剂;
S4:将S3中焊接好的NbTi/Cu单芯包套在挤压机上进行挤压,获得外径为Φ40~Φ150的NbTi/Cu挤压单芯棒;
S5:将S4中获得的NbTi/Cu挤压单芯棒经过多道次冷加工拉拔,NbTi/Cu挤压单芯棒拉拔至一定尺寸进行1~2次扒皮,每道次扒皮加工率控制在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真空电子束焊接时真空度控制在10-3~10-6mbar,焊接电流为50~150mA,聚焦电流为4000~7000mA,焊接速度为90~1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NbTi/Cu单芯包套的挤压比为5~20,长径比为2~7,挤压温度在700~800℃,挤压速度为20~60mm/s。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NbTi/Cu单芯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NbTi/Cu单芯棒的拉拔速度为10~20m/min,每道次拉拔加工率为10~30%,扒皮速度为5~15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45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控切负荷装置自适应动作仿真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夏季用可自支撑式挡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