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5816.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4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沈传亮;徐孝东;高镇海;石博文;郑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1/08 | 分类号: | B60K11/08;B62D35/0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许小东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调节 汽车 前进 格栅 前扰流板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包括:车速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驱动桥壳内,用于监测车速;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车身上,用于监测车外温度;格栅系统,其设置在汽车前部,并与发动机舱相连通;扰流板系统,其可旋转设置在汽车底部;中央处理系统,其分别与所述车速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格栅系统以及所述扰流板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格栅系统和所述扰流板系统的开闭。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格栅系统和扰流板系统的启动和关闭,克服汽车前进气格栅和前扰流板固定,不能根据汽车实际情况进行协同调节的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汽车智能化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业越加发达,车辆的结构优化也更加重要。前进气格栅和前扰流板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汽车发动机机舱进气量和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还关系着汽车的降噪和行驶稳定性。但当前汽车的结构智能化并未涉及前进气格栅和前扰流板,两者在车辆设计时便被作为固定件,不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着工况的改变做出相应调整,更不能在行驶过程中实现协动调节,实现气动阻力、气动升力以及发动机舱进气量智能化控制。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智能材料,具有超弹性、形状记忆、耐腐蚀以及抗疲劳等特点,以此作为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结合机械结构和中央控制系统可以使前进气格栅片和前扰流板旋转以及实时伸展和收拢,实现车辆的实时智能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格栅系统和扰流板系统的启动和关闭,克服汽车前进气格栅和前扰流板固定,不能根据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同调节的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合金丝伸缩,进而控制第二格栅的旋转角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汽车速度和车外温度实时改变第二格栅的工作角度和前扰流板的打开高度,减少行驶过程中的气动阻力,改善发动机舱的散热效果。
一种协同调节的汽车前进气格栅与前扰流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
车速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驱动桥壳内,用于监测车速;
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汽车车身上,用于监测车外温度;
格栅系统,其设置在汽车前部,并与发动机舱相连通;
扰流板系统,其可旋转设置在汽车底部;
中央处理系统,其分别与 所述车速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格栅系统以及所述扰流板系统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格栅系统和所述扰流板系统的开闭;
所述格栅系统包括:
框体,其设置在所述汽车前部;
多个第一格栅,其沿所述框体纵向设置;
多个第二格栅,其沿所述框体横向设置;
多个驱动装置,其一端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框体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格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格栅转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轴,其一端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框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格栅一端固定连接;
滚轮组,其设置在所述框体上;
其中,每个滚轮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滚轮;
多个第一驱动合金丝,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另一端沿顺时针方向连接所述滚轮后固定在所述框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5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