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煤转换为合成天然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6237.5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廷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廷锦 |
主分类号: | C10L3/08 | 分类号: | C10L3/08;C10L3/10 |
代理公司: | 61220 西安亿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静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合成天然气 合成气 热流 高温甲烷化 天然气运输 天然气用户 煤转换 天然气 工业使用 气化装置 系统实现 系统运输 管道运输 原煤 合成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的合成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将煤转换为天然气的方法。一种将煤转换为合成天然气的方法,将煤在原煤处理厂的气化装置完成脱硫形成脱硫合成气,将脱硫合成气再进行高温甲烷化单元,以产生合成天然气,将合成天然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输给用户;其特征在于:将脱硫合成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实现运输:首先将脱硫合成气通过32‑480公里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运输至用户附近的高温甲烷化单元;用户包括热流用户以及天然气用户;该脱硫合成气经高温甲烷化单元后将热流和合成天然气分开,热流供应给热流用户,合成天然气供应给天然气用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于大面积工业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的合成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将煤转换为天然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天然气资源的枯竭导致对煤炭的重新兴趣,煤炭资源是我们燃料资源中最丰富的,因此从煤炭中生产高热量天然气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煤制天然气是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符合我国“多煤、少油、有气”的能源结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天然气的供需矛盾。该工艺不仅具有热能利用率高的特点,而且可以减少因传统的煤的燃烧利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煤转化为具有高热值的合成天然气的转化效率并不高,这种降低的效率是由于甲烷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气化现场不能最有效地使用,即使在高度集成的系统中也是如此。
因此,提出一种高转化率的煤转化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高转化率的将煤转换为天然气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将煤转换为合成天然气的方法,将煤在原煤处理厂的气化装置完成脱硫形成脱硫合成气,将脱硫合成气再进行高温甲烷化单元,以产生合成天然气,将合成天然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输给用户;其特征在于:将脱硫合成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实现运输:首先将脱硫合成气通过32-480公里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运输至用户附近的高温甲烷化单元;用户包括热流用户以及天然气用户;该脱硫合成气经高温甲烷化单元后将热流和合成天然气分开,热流供应给热流用户,合成天然气供应给天然气用户。
所述热流为蒸汽,其温度为200-700℃。
所述高温甲烷化单元在一组并行的若干个甲烷化单元中并行进行,每个甲烷化单元适用于特定的热需求。
还包括与高温甲烷化单元连接的水回收装置。
所述热流用户为工厂或工业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于大面积工业使用。本发明在原煤处理场的气化装置中将煤脱硫形成脱硫合成气。由此产生的脱硫合成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管道运输至用户附近的高温甲烷化单元,高温甲烷化单元的位置为距气化现场32-480公里;高温甲烷化单元提供合成天然气和甲烷化热流,可在200至700℃的温度下产生高温蒸汽;合成天然气的流量分配给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将煤转换为合成天然气的方法,将煤在原煤处理厂的气化装置完成脱硫形成脱硫合成气,将脱硫合成气再进行高温甲烷化单元,以产生合成天然气,将合成天然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输给用户;其特征在于:将脱硫合成气通过天然气运输系统实现运输:首先将脱硫合成气通过32-480公里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运输至用户附近的高温甲烷化单元;用户包括热流用户以及天然气用户;该脱硫合成气经高温甲烷化单元后将热流和合成天然气分开,热流供应给热流用户,合成天然气供应给天然气用户。
为了提高合成天然气的总效率,高温甲烷化单元的副产品蒸汽,其温度为200-700℃。被合理利用,输送到可以利用这些副产品的地方。所述高温甲烷化单元在一组并行的若干个甲烷化单元中并行进行,每个甲烷化单元适用于特定的热需求。还包括与高温甲烷化单元连接的水回收装置。所述热流用户为工厂或工业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廷锦,未经魏廷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6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