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身份的动态数据完整性审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7137.4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2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才;吴淇毓;孙楚涵;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3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身份 动态 数据 完整性 审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身份的动态数据完整性审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私钥生成机构运行初始化算法,生成公共参数param、主公钥mpk和主私钥msk,具体表述为:
步骤1.1:首先生成阶数为素数q的加法群G1,以及阶数为素数q的乘法循环群G2,然后选择G1的生成元g,定义离散对数问题中的加法群为G1,乘法循环群为G2,群G1和G2满足双线性映射e:G1×G2→G2,选取四个密码学哈希函数H1、H2、H、h,具体表示为令公共参数param={G1,G2,e,q,g,H1,H2,H,h};
步骤1.2:令主私钥为msk,选择随机数x作为主私钥,即主私钥msk=x,且x满足x∈Zq,Zq表示[0,q-1]的整数;
步骤1.3:计算主公钥mpk=gx;
步骤1.4:公开公共参数param和主公钥mpk,秘密保存主私钥msk;
步骤2:客户端与私钥生成机构交互,运行身份密钥生成算法,使用客户端ID、主公钥mpk、主私钥msk和公共参数param作为输入,私钥生成机构获取ID生成基于身份的私钥SKID,通过可信信道传递给客户端,具体表述为:
步骤2.1:选择随机数k∈Zq,Zq表示[0,q-1]的整数;
步骤2.2:通过哈希函数H2计算得到QID=H2(ID),dID=QIDx;
步骤2.3:计算K=gk,α=k+xH(ID,K)modq;
步骤2.4:定义SKID=(dID,K,α)为私钥,将私钥SKID通过可信信道发送给客户端;
步骤3:客户端运行密钥验证算法,验证收到的私钥的正确性,具体表述为:
步骤3.1:利用SKID中的α计算v=gα;
步骤3.2:判断等式v=K·mpkH(ID,K)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接收SKID,并输出TRUE,若不成立,则拒绝SKID,并输出FALSE;
步骤4:设计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算法,定义M为一串消息,通过调用身份签名算法SigID()使用私钥SKID对消息M进行数字签名,具体表述为:
步骤4.1:选取随机数r∈Zq,计算QID=H2(ID),利用QID计算U=QIDr;
步骤4.2:通过哈希函数H1计算得到p=H1(M,U);
步骤4.3:利用私钥SKID中的dID计算V=dIDr+p;
步骤4.4:将SigID(M)=(U,V)表示为消息M的签名;
步骤5:客户端在将文件传输到云存储服务器上之前,运行文件预处理算法,对文件进行预处理;
步骤6:第三方审计中心运行挑战算法,生成挑战信息发送给云存储服务器,使用挑战-应答形式实现数据完整性审计;
步骤7:云存储服务器接收到第三方审计中心的验证请求后,运行证据生成算法,根据验证请求查找Merkle哈希树中的数据,计算出证据P交付给第三方审计中心;
步骤8:第三方审计中心根据云存储服务器提供的证据P,运行验证算法,对存储的数据的完整性进行验证;
步骤9:当客户端发出更新请求时,由云存储服务器运行更新算法执行更新请求操作,所述更新请求操作包括数据修改操作、数据插入操作、数据删除操作,具体表述为Type={INSERT,DELETE,MODIFY},客户端需要重新计算得出需要更新的新文件块对应的标签值,更新标签集,最后将更新后的新文件块、根节点签名和新标签集同步到云存储服务器上,即完成一次更新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71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面光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舶建造管子辅助对中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