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17802.X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4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郭丽;蒋倩;窦国伟;姜辛;牛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胡蓉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监控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交通载具的电力管理领域。该安全监控方法应用于整车控制器,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部件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判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区间;第一预设区间为待检测部件正常工作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的信号处于的信号区间;若是,则判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待检测部件处于正常上下电状态。整车控制器获取待检测部件发送的两路信号,对两路信号进行有效性的判断,进而判断两路信号之间是否互相匹配,确定待检测部件是否处于正常上下电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单一信号,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够更准确的判断待检测部件的上下电状态,提高交通载具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载具的电力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安全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整车的高压上电、下电直接与安全相关,在充电和用电时,高压电池电压可以到达350V,远远高于人体安全电压。若车辆在驾驶员或使用者未发出指令的情况下自动上了高压电,很容易因为触电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车辆维修时)。若车辆在碰撞时,无法切断高压,也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车辆的功能安全等级评估时,整车高压上下电功能的功能安全等级较高,达到ASIL B的级别,传统的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整车高压上下电的安全要求。目前的方案,指令信号往往只通过单一方式传输,冗余性不足,系统无法通过比对不同信号来判断指令是否有效。因此,如何准确监控整车的高压上下电状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监控方法及相关装置。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监控方法,应用于整车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部件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所述第一预设区间为所述待检测部件正常工作时,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的信号处于的信号区间。若是,则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待检测部件处于正常上下电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的状态信号;判断所述状态信号与所述待检测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待检测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车控制器与看门狗连接,所述看门狗用于监测所述整车控制器的工作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看门狗发送的状态测试报文;发送与所述状态测试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至所述看门狗,以使所述看门狗确定所述整车控制器正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或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不匹配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待检测部件处于异常上下电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时,则不响应所述待检测部件的上电需求;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待检测部件发送上电信号至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上电信号的时间。
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包括:通信模块、判断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获取待检测部件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是否处于第一预设区间;所述第一预设区间为所述待检测部件正常工作时,发送至所述整车控制器的信号处于的信号区间。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时,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是否匹配。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匹配时,确定所述待检测部件处于正常上下电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获取BMS的状态信号。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状态信号与所述待检测部件的工作状态是否匹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状态信号与所述待检测部件的工作状态匹配时,确定所述待检测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7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