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8108.X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哲;常云升;李阳;董凡琦;窦萬斌;宋玉茹;刘斌;王志国;蒋兰兰;宋永臣;张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12107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介质 二位三通阀门 芯片夹持器 连接管道 储液池 进口端 微流体 相机 可视化观测系统 结构设计科学 压力调节阀门 芯片 空气压缩机 流量控制器 固定放置 双重监测 压力控制 汇流 出气口 进液口 有压力 中空的 左端 连通 出口 观测 微观 镜头 进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包括固定放置有多孔介质芯片的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多孔介质芯片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相机,相机的底部安装有镜头;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左端开有的进液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二位三通阀门的出口端相连通;二位三通阀门的第一进口端和第二进口端,分别与一个储液池右端的出口相连通;每个储液池左端的进口,在通过管道汇流后,通过一根设置有压力流量控制器和压力调节阀门的连接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本发明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对多孔介质内微流体进行流量或压力控制的同时,同步实现流量和压力的双重监测,更为准确地观测掌握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介质观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采用在常温常压下以恒定流量注入的方法,来对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驱替过程进行微观可视化的观测,但是,因流量和压力存在相互耦合的关系,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会受到流量、压力、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采用控流量的方法,来进行多孔介质内微流体可视化观测,是具有局限性的,无法准确地观测和掌握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能够对多孔介质内微流体进行流量或压力控制的同时,同步实现流量和压力的双重监测,更为准确地观测掌握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包括金属材质的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上固定放置有多孔介质芯片,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用于保证多孔介质芯片注入和流出接口的密封性;
多孔介质芯片的正上方设置有一个相机,相机的底部安装有镜头;
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左端开有的进液口,通过中空的连接管道,与二位三通阀门的出口端相连通;
二位三通阀门的第一进口端和第二进口端,分别与一个储液池右端的出口相连通;
每个储液池左端的进口,在通过管道汇流后,通过一根设置有压力流量控制器和压力调节阀门的连接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
其中,压力流量控制器与储液池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控制多孔介质芯片的流体注入压力或注入流量。
其中,二位三通阀门,用于确保注入过程中仅有一个储液池的单一流体进入多孔介质芯片。
其中,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与二位三通阀门的出口端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其中,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右端开有的出液口,通过一根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连接管道,与电子天平相连通。
其中,相机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接;
计算机,用于实时存储相机所采集的多孔介质芯片内微流体的运移图像。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对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流量或压力进行控制的同时,同步实现流量和压力的双重监测,提高了恒流注入过程中压力控制器的响应时间,避免了在微观可视化观测过程中流量波动时压力响应过慢对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更为准确地观测掌握多孔介质内微流体的运移特性,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孔介质低压驱替微观可视化观测系统的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相机,2、镜头,3、计算机,4、多孔介质芯片夹持器,5、多孔介质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8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