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8333.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邵继中;胡振宇;葛晓永;徐玉桂;杨伟俊;李昌驭;李荣荣;王静月;宋其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2 | 分类号: | F26B9/02;F26B21/00;F26B23/04;F26B25/02;F26B5/12;F26B25/00;F24F3/14;B01D53/26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建筑 防潮 干燥 装置 | ||
1.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包括安装在地下的建筑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部底部固定有呈蜂窝状布置的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放置有同一块的海绵垫(6),所述海绵垫(6)的顶部铺设有木地板(7),所述建筑本体(1)的侧边安装有热风机(11),所述热风机(11)的出气口连通有第一软管(10),所述第一软管(10)插入海绵垫(6)的下方区域并连通有主气管(4),所述主气管(4)的侧边连通有多根平行布置的分支管(9),且分支管(9)的侧边开设有气孔,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抽气装置(2),所述抽气装置(2)包括第一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204),所述丝杆(204)上通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滑座(202),所述滑座(202)的侧边固定有固定座(203),所述固定座(203)的底部铰接有摆杆(207),所述摆杆(207)的侧边开设有条形的滑孔,所述摆杆(207)的底部固定有集气罩(210),所述集气罩(210)的底部安装有轴流风扇(209),所述集气罩(210)的侧边连通有管接头(211),所述管接头(211)连通有第二软管(212),所述第二软管(212)连通有第二排气管(213),所述第二排气管(213)贯穿建筑本体(1),所述滑座(202)的底部安装有第二电机(215),所述第二电机(215)的输出轴固定有转盘(208),所述转盘(208)的侧边固定有销轴(206),销轴(206)滑动安装在摆杆(207)的上的滑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侧边贯穿有第一排气管(3),且第一排气管(3)与海绵垫(6)下方的区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3)的端口固定有第一防尘网(13),第二排气管(213)的端口固定有第二防尘网(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壁上嵌装有电热管(12),且电热管(12)采用不锈钢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9)通过U型的支撑座(8)固定在建筑本体(1)的内部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柱(205),导柱(205)滑动贯穿两个滑座(202),导柱(205)与第一丝杆(204)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用防潮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209)的出气端与集气罩(210)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83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灶用可调式进风装置
- 下一篇:电厂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数据捕获解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