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18405.4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海;项亚红;刘操;陈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桃源县兴隆米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04 | 分类号: | F26B17/04;F26B21/00;F26B25/00;F26B25/02;A23B9/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和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8 | 代理人: | 林传贵 |
地址: | 415700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流式 水稻 烘干机 | ||
1.一种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及开设于所述箱体(1)上的料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送带机构,其包括呈弯曲状的第一传送带(31)与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下方的第二传送带(32);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2)之前,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末端位于第二传送带之前;
混流风口,其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箱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的多个进风口(41)及出风口(42);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出风口(42)位于每两个所述进风口(41)之间;所述混流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上方;
提升机构,其包括竖直设置的中心杆(51)、螺旋上升环绕于所述中心杆(51)外周的螺旋叶片(52)以及套装于所述螺旋叶片(52)外周的筒体(53);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1)及第二传送带(32)连接的开口;
转换开关门(6),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及第二传送带(32)之间;
所述第二传送带(32)上方设置有风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折弯处对应设置;所述进风口(41)通过管道连接有燃油热风炉;所述出风口(42)与外界冷空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预热片,且所述料斗(2)的下方开口上设置有电动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末端向下弯折,且所述弯折部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挡板(33);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末端上方设置有第二挡板(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3)与所述第二挡板(34)相对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挡板(34)连接有一段斜坡,所述转换开关门(6)铰接于当地斜坡与所述第二挡板(34)的连接处,所述转换开关门(6)向所述第一挡板(33)方向转动后,可搭靠于所述第一挡板(33)上,且形成的坡度大于所述斜坡的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开设有排料口(11),所述斜坡与所述排料口(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与所述第一传送带(31)连接的第一开口(54),以及与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前端对应的第二开口(55);所述第二开口(32)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32)位于所述第二开口(55)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3)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螺旋叶片(52)的外径,且所述筒体(53)的内径与所述螺旋叶片(52)的外径的差值远小于稻米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及第二传送带(32)下方的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式水稻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32)上方靠近所述出风口(42)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桃源县兴隆米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桃源县兴隆米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184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辐射涂料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功补偿配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