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0803.X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佳;孙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得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箱 微生物处理装置 活性炭吸附层 微生物载体 漂浮 二级处理 河道治理 漂浮式 河道 筛网 吸附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效果 较大颗粒物 微生物治理 污水 定位作用 分解处理 转动安装 漂浮球 漂浮物 悬浮物 阻隔 分解 | ||
1.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包括顶端带有漂浮机构的处理箱(1)和转动安装于处理箱(1)内部的微生物载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位于处理箱(1)的上端中部,所述漂浮机构内部安装有对微生物载体(4)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机(5),所述处理箱(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9),所述处理箱(1)的前端一侧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对其内部进行密封的转动板(12),所述处理箱(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曝气机构,所述处理箱(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框(8),两个所述过滤框(8)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与多个通孔(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处理箱(1)顶端的密封箱(2),所述密封箱(2)的上端两侧均通过浮杆固定连接有漂浮球(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4)包括两个相互交叉垂直设置的微生物培养板,所述微生物培养板的表面设置有微生物絮团,两个所述微生物培养板的交叉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01),所述驱动电机(5)的驱动端依次贯穿密封箱(2)、处理箱(1)并与转动轴(40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微生物培养板的外表面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纤维束带(402),多个所述纤维束带(402)的内端嵌设于微生物絮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机构包括密封嵌设于处理箱(1)顶端的曝气管(6),所述曝气管(6)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外接曝气机构相连接的连接管(7),所述曝气管(6)位于处理箱(1)内部的一端侧壁上设有多个曝气孔,且曝气孔位于微生物载体(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嵌设安装于过滤框(8)内的筛网(10)和活性炭吸附层(11),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1)位于通孔(9)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8)上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转动安装有扣设板(13),所述处理箱(1)的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扣设板(13)相扣设连接的扣块(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的底端设有一对铅锤(15),一对所述铅锤(15)的顶端通过牵引索(16)固定连接于处理箱(1)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2)的左右两端均贯穿套设有高强度牵引束带(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式微生物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技术人员通过高强度牵引束带(17)将多个处理箱(1)相连接在一起,用于对多个处理箱(1)进行牵引限位,定位好后,将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处理箱(1)投入河道内,处理箱(1)底端的铅锤(15)沉入水底,漂浮球(3)浮于水面,以实现处理箱(1)较为稳定地处于河道内;
步骤二、处理箱(1)沉入水底后,河水通过处理箱(1)左右两端的过滤框(8)导入至处理箱(1)内部,过滤框(8)内部的筛网(10)与活性炭吸附层(11)分别对污水中的较大漂浮物以及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拦截以及吸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通孔(9)导入至处理箱(1)内,污水中未被处理的颗粒物以及难以分解的杂质被微生物载体(4)上的微生物絮团进行分解处理,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启动驱动电机(5),带动微生物载体(4)进行适度旋转,进一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步骤三、技术人员可定时通过外接曝气机构与连通管(7)相连接,通过曝气管(6)底端的多个曝气孔对处理箱(1)内部进行曝气处理,而旋转中的微生物载体(4)能够充分与气体相接触,易于提高氧气供给的均匀性,同时旋转过程中更有利于提高处理箱(1)内的含氧量,处理后的水体同样通过通孔(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得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得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08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