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能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1552.7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延兴;公茂琼;盛勃闻;陈晓刚;张帆;李振明;陈盼盼;于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冷能利用系统,包括:LNG调制及制冷单元、LNG输运单元及冷能利用单元,LNG经LNG调制及制冷单元调制后降温至低于超导临界温度,再经LNG输运单元运输至冷能利用单元,冷能利用单元包括:第一低温泵、冷凝器、第二低温泵、蒸发器、透平膨胀机及发电机,LNG由第一低温泵进入冷凝器后与冷媒蒸气充分换热,LNG变为气体NG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经冷媒蒸气冷凝为低压液体冷媒后,进入第二低温泵,低温泵将所述低压液体冷媒加压至高压液体冷媒,高压液体冷媒进入所述蒸发器换热后,高压液体冷媒蒸发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进入所述透平膨胀机膨胀为低压气体,推动所述发电机产生电力,从而有效利用冷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能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能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LNG是常压、低温(-162℃)下的液态天然气,在进入管道输送、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之前均需气化后使用,LNG气化时理论上会释放830kJ/kg的冷能。各国政府和企业均十分重视LNG冷能的回收利用。LNG冷能利用有多种方式:冷能发电、食品冷冻、海水淡化、空气分离、冷冻粉碎及冷冻干燥等。
对于LNG冷能利用,由于将其转化为高品位的电能具有持续、稳定、易储存等优点,因此LNG冷能发电时目前比较普及的一种方式。目前LNG冷能发电主要通过热力学循环来进行,如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等,由于朗肯循环结构简单,在实际中更容易实现,因此有机朗肯循环利用LNG冷能是目前一种更为成熟和普及的技术,一些以有机朗肯循环为主体的发电系统被广泛应用在LNG接收站。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利用冷量的冷能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冷能利用系统,包括:LNG调制及制冷单元、LNG输运单元及冷能利用单元,LNG经所述LNG调制及制冷单元调制后降温至低于超导临界温度,再经所述LNG输运单元运输至所述冷能利用单元,所述冷能利用单元包括:第一低温泵、冷凝器、第二低温泵、蒸发器、透平膨胀机及发电机,
其中:LNG由所述第一低温泵进入所述冷凝器后与冷媒蒸气充分换热,所述LNG变为气体NG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经所述冷媒蒸气冷凝为低压液体冷媒后,进入所述第二低温泵,所述低温泵将所述低压液体冷媒加压至高压液体冷媒,所述高压液体冷媒进入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所述高压液体冷媒蒸发为高压气体,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透平膨胀机膨胀为低压气体,推动所述发电机产生电力。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LNG调制与制冷单元包括乙烷预冷模块及LNG调制模块组成,所述乙烷预冷模块中的液态乙烷、丙烷或其混合物与所述LNG混合后降温至与所述LNG相近温度,形成的混合物进入所述LNG调制模块进行换热,由液氮降温至低于超导临界温度,进入所述LNG输运单元。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LNG输运单元由制冷模块、超导电缆及管道组成,所述制冷模块将所述LNG温度维持在2-10K的温度波动范围内,所述超导电缆实现超导条件下的电力输送。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模块为混合工质制冷机。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的冷能利用系统,包括:LNG调制及制冷单元、LNG输运单元及冷能利用单元,LNG经所述LNG调制及制冷单元调制后降温至低于超导临界温度,再经所述LNG输运单元运输至所述冷能利用单元,所述冷能利用单元包括:第一低温泵、冷凝器、第二低温泵、蒸发器、透平膨胀机及发电机,LNG由所述第一低温泵进入所述冷凝器后与冷媒蒸气充分换热,所述LNG变为气体NG从所述冷凝器流出,经所述冷媒蒸气冷凝为低压液体冷媒后,进入所述第二低温泵,所述低温泵将所述低压液体冷媒加压至高压液体冷媒,所述高压液体冷媒进入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所述高压液体冷媒蒸发为高压气体,所述高压气体进入所述透平膨胀机膨胀为低压气体,推动所述发电机产生电力,从而有效利用冷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循环试验装置与方法
- 下一篇:壁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