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杂多酸(NC16 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1693.9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威;李杲;田山黎;秦召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09/00 | 分类号: | C07C209/00;C07C211/63;B01J31/18;B01J3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毛薇;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多 nc base sub 16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钨杂多酸(NC16H36)4(NH4)x[MW12O44]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M为金属中心杂原子;x为(NH4)的个数,X=9或10;本发明的杂钨多酸的中心杂原子为8配位的1:12系列的钨杂多酸的合成,为在理论上将Keggin型和Silverton型杂多酸联系起来提供基础与可能。因此,本发明的提出丰富了多酸化学的种类,对未来更多金属氧簇合物的发现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杂多酸(NC16H36)4(NH4)x[MW12O44]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多金属氧簇,即多酸(Polyoxometalates,ab.POMs),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团簇,是由最高价态的过渡金属(Mo、W、V等)通过桥氧链接形成的骨架结构的金属-氧团簇;其结构组成不仅被众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由于其本身优越的结构特性,众多类型的金属-氧团簇已经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如结构化学、分析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及光化学,尤其是金属-氧簇的催化性质越来越得到关注。这是由于这类金属团簇本身的特性,例如(1)具有确定的结构,利于对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2)对极性溶剂具有极好的溶解性,可用于多相及均相体系;(3)既有酸性又有氧化还原的双重性质;(4)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一类绿色催化剂。
对POMs的基本拓扑结构的探索一直是多酸化学研究的前沿和最紧迫的问题。自1934年Keggin等人首次报道了1:12系列的杂多阴离子的结构以来,相继发现了Keggin、Anderson、Dawson、Waugh、Silverton和Lindqvist等杂多酸的基本拓扑结构,这形成了POMs家族的六个最重要的基本结构分支。20世纪70-80年代,随着X射线晶体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型拓扑结构,包括Weakley,Standberg,Finke and Preyssler等。其中,Dawson和Keggin的中心杂原子配位数为4;Waugh和Anderson中的杂原子配位数为8;而Silverton型的POMs中的杂原子配位数则为12。
Keggin和Silverton型的POMs均属于1:12系列的杂多酸。但Keggin型的结构多样性比Silverton型更丰富。除Mo和W外的其他金属元素也可以构成Keggin簇骨架。例如,Nyman等人将Keggin簇骨架扩展到了Fe基如[FeFe12O16F24]以及Nb基如[SiNb12O24]。此外,许多非金属元素(如P、Si、B和As)和过渡金属(如Fe、Co和Ni)可以作为中心杂原子以CN=4的形式引入Keggin型POMs中。然而,已报道的Silverton型POMs结构非常罕见。迄今为止,仅报道了以镧系元素(Ce和Gd)和锕系元素(Th,U和Np)为中心杂原子(CN=12)的Mo基SilvertonPOMs[MMo12O42]。然而,目前并未有文献报道中心杂原子为8配位的1:12系列的钨杂多酸,因此,如果可以精确设计并合成出中心杂原子以8配位状态存在的1:12系列的杂多化合物,既丰富了POMs家族种类,又可为从理论上将1:12系列中的Keggin和Silverton型关联在一起,实现1:12杂氧金属酸盐的统一提供可能。对多酸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6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剂及湿法生产高模数硅酸钠溶液的工艺
- 下一篇:接线端子及插入式断路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