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1837.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虎;陈文亮;靳凯;金霞;鲍益东;王子昱;张丽君;周瑞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开信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F25J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3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化 气体 氮气 混合 材料 分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一种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将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通过运输传送管送至分离装置,在相流进入分离装置后,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首先撞击到固定安装的过滤网,固体颗粒因为颗粒直径过大而不能通过,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过滤网下方安装一个固体收集装置,其次,在过滤网后方安装一个吸气系统,用来防止气体的无规则运动,将通过过滤网的气体进行收集,高压箱体将收集好的气体进行高压液化。本发明所述的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有效快速的将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进行分离,分离速度快,降低成本,高压箱体将气体液化方便回收利用,回收效率高,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物质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涂层技术是采用化学、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处理技术。一般包括表面涂层(低压等离子喷涂、低压电弧喷涂、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和非金属涂层技术。冷喷涂技术是将细微而离散的金属粉末颗粒与气体均匀混合后高速喷向基体材料的表面,这种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工程材料。用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是目前冷喷涂技术使用较广的涂层材料,然而涂层材料在经过喷涂后,因为沉积率的原因,80%的涂层材料没有沉积,需要进行回收。
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是属于气固混合材料,现阶段,通常使用过滤、沉降、电除尘或者吸附的方法。在使用过滤方法时,通常使用致密的滤布将涂层材料中的铜锌粒子颗粒进行截留,而材料中的氮气不经常回收利用,随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经济、能源的浪费,而且过滤速度慢,处理大量混合物时需要采用大型设备,花费大量的时间。
中国专利号“201710185208.9”公开了一种气固分离方法,采用气固流化床反应器物流进入反应气聚集区实现反应气体收集。
综上所述,现有的氮气混合铜锌粒子分离方法存在资源回收不彻底、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氮气混合铜锌粒子分离方法存在资源回收不彻底、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运输传送管、过滤网、吸气系统、高压箱体和固体收集装置,所述运输传送管、过滤网、吸气系统和高压箱体按照从右至左的顺序依次安装,所述固体收集装置安装在过滤网下端部;
其中,所述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分离的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通过所述运输传送管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过滤网上;
2)所述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中固体颗粒的直径大于过滤网孔径而不能通过滤网;
3)所述不能通过过滤网的固体颗粒依靠自身重力作用收集在过滤网下方的固体收集箱内;
4)所述过滤网后方安装有吸气系统,所述吸气系统将通过过滤网的气体收集在高压箱体内;
5)所述高压箱体通过低温技术将收集好的气体液化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有效快速的将氮气混合铜锌粒子涂层材料进行分离,分离速度快,降低成本,回收效率高,提高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的分离方法,所述吸气系统包括气管和离心风机,所述气管和离心风机连接。吸气系统将通过过滤网的气体收集到高压箱体内。
进一步的,上述的可液化气体的氮气混合材料的分离方法,所述离心风机的功率为1.1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开信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开信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1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