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回收制动力来辅助发动机进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4607.X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泽(荆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02 | 分类号: | F02B33/02;F02B37/11;F04B35/06;F04B41/02;B60T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月***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回收 制动 辅助 发动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回收制动力来辅助发动机进气的方法,当驾驶员制动刹车踏板时,驱动液压刹车机构11工作,制动盘111会带动主动轴122转动,由于液压驱动缸123的油路与液压刹车机构11的油路串联,从而使液压驱动缸123的进油和退油与液压刹车机构11的进油和退油保持同步,当进行刹车制动时,油液会推动液压刹车机构11进行刹车动作,同时液压驱动缸123也压紧从动轴124与主动轴122,达到动力接通,而当释放刹车制动时,液压驱动缸的油路与液压刹车机构的油路串联;本发明能够使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也能介入工作,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减轻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迟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回收制动力来辅助发动机进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发动机燃烧排放的废气来驱动废气涡轮旋转,然后废气涡轮带动同轴连接的压气涡轮转动,进而将空气增压后送入发动机内;但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排气量小,无法推动废气涡轮达到工作转速,导致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涡轮增压器是无法工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回收制动力来辅助发动机进气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回收制动力来辅助发动机进气的方法,包括制动力回收装置以及用于储存加压后的空气及将加压后的空气释放至涡轮增压器内的储气装置,其中:
所述制动力回收装置包括液压刹车机构、液压摩擦离合器和加压柱塞泵,所述液压刹车机构包括有制动盘和制动安装架,所述制动盘转动连接在制动安装架上,所述制动安装架固定在外界车身上,所述液压摩擦离合器包括外套筒、主动轴、液压驱动缸、从动轴和复位弹簧,所述液压驱动缸固定在外套筒的一端,所述主动轴的一端位于外套筒内,所述从动轴的一端位于外套筒内、且与主动轴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和从动轴的一端分别设有环状的摩擦片,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动轴的一端和从动轴的一端上,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贯穿外套筒的另一端后与制动盘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液压驱动缸后与加压柱塞泵传动连接,所述液压驱动缸的油路与液压刹车机构的油路串联,所述加压柱塞泵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并加压后泵送至储气装置内。
其中,所述加压柱塞泵包括泵支架、泵体、偏心轴、轴支架和柱塞体,所述泵支架固定在制动安装架上,所述泵体固定在泵支架上,所述轴支架固定在泵体的一端,所述偏心轴转动连接轴支架上,所述泵体内设有柱塞腔,所述柱塞体设于柱塞腔内,所述柱塞体与偏心轴铰接,所述偏心轴的一端与从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泵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柱塞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内分别设有球阀芯,两个所述球阀芯朝向相反,所述进气通道上设有进气滤芯,所述出气通道与储气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和电磁阀,所述储气罐的一端与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电磁阀的一端固定在储气罐的另一端上,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涡轮增压器连接。
其中,所述液压刹车机构还包括齿圈、轴齿轮和壳体,所述齿圈固定在制动盘上,所述轴齿轮转动连接在壳体上、且与齿圈啮合,所述轴齿轮贯穿壳体后与主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固定在制动安装架上、且遮盖住齿圈和轴齿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也能介入工作,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减轻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迟滞现象,且对涡轮增压器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
还有本发明采用回收制动能量来带动加压柱塞泵工作,能够减少汽车刹车系统的磨损和产热,提高可靠性,无需额外增加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制动力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制动力回收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泽(荆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泽(荆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46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差速式自适应管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高安全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