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5401.9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86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马运强;甘泉;张晴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2;G01R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张兰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滤波器 生产 成品 检测 耐压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包括耐压测试壳体主体、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直流高压输出端口、显示屏、交流高压输出端口和导电线,所述耐压测试壳体主体的前侧面安装有输出电压调节旋钮,且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的右侧设置有直流高压输出端口,并且直流高压输出端口的右侧设置有交流高压输出端口,所述直流高压输出端口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后侧与耐压测试壳体主体相固定连接。该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设置有挤压板,通过两组挤压板的设置,便于挤压板很好的对电源滤波器的两侧面进行挤压固定,以便于导电板很好的与电源滤波器的上表面进行接触固定进行检测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源滤波器顾名思义就是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的电器设备,电源滤波器在生产成品后需要用到耐压测试装置对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部分(壳体)之间检查电器的绝缘材料所能承受耐压的能力,进行绝缘性能检测,以便于确定电源滤波器的性能是否合格,虽然市场上的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种类很多,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传统的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在对电源滤波器的壳体进行检测时,一般直接将用以检测的导电板放置在电源滤波器的壳体上,不能将导电板很好的固定在电源滤波器的壳体上,由此会导致后期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使得误差增大;
2、传统的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的壳体一般与通风板为一体结构,当需要对内部的过滤机构进行清理时还需要将壳体进行拆卸,操作较为不便;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不能很好的将导电板进行固定放置,不方便后期对过滤机构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滤波器生产成品检测用耐压测试装置,包括耐压测试壳体主体、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直流高压输出端口、显示屏、交流高压输出端口和导电线,所述耐压测试壳体主体的前侧面安装有输出电压调节旋钮,且输出电压调节旋钮的右侧设置有直流高压输出端口,并且直流高压输出端口的右侧设置有交流高压输出端口,所述直流高压输出端口的上方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后侧与耐压测试壳体主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直流高压输出端口的内部连接有导电线,且导电线的底端贯穿固定框体与导电板电性连接,并且固定框体的内部轴承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固定框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挤压板,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侧设置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的右端外侧均键连接有旋转齿轮,并且第一螺纹杆右端外侧的旋转齿轮与第二螺纹杆右端外侧的旋转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端贯穿固定框体与挤压板相连接,所述导电板的上表面活动轴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顶端卡合连接有固定框体,所述耐压测试壳体主体的左侧面内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螺钉固定有密封垫,并且密封垫的内侧设置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的中间轴承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后端外侧焊接有绕绳盘,并且绕绳盘的外侧缠绕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均螺钉固定有安装柱,且安装柱的一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与放置槽相连接,并且放置槽的外侧固定有通风板,所述凹槽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柱。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体的底端内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顶端内部开设有限位槽,并且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复位弹簧,同时第一复位弹簧的外端固定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通槽与导电板为卡合连接,且导电板通过支撑杆和第一复位弹簧与通槽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上的螺纹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