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场景还原的指导性防火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5659.9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3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庞锦峰;王海滨;梁航;崔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丁涛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场景 还原 指导性 防火 消防 救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场景还原的指导性防火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火灾检测端、云平台端以及应用端,火灾检测端包括各类传感器,传感器数据发送至云平台端,云平台端实时监控各类传感器数据,云平台端与应用端过程物联网应用系统,云平台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与应用端的互联,进行数据和指令的双向输送,应用端通过三维模型及场景,结合算法判断、数据表、救援路线,显示受灾情况及指导性信息。本发明可有效减少偶然性误差,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引起的麻烦,提高可靠性,并提供救援方案和相关配套功能;和云平台实现有效互联,应用相关物联网技术,高度集成化,有助于产业升级,对火灾预警、火灾救援有辅助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智慧消防应用,是一种基于三维场景还原的指导性防火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属于物联网应用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4.0的浪潮,各行业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着产业升级,其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万物互联的思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更加注重安全化、高效化的防火及消防领域。在人们不断追求高生活水平、要求生活质量,企业不断提高产业性能需求的同时,如何将实物信息化,进而提升并保障其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火灾隐患总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传统救援方式日渐低效。面对高层或复杂楼宇,防火系统更新换代不及时,消防计划缺乏高效性和针对性,且仍以消防员为救援主体,其安全缺乏保障。同时,楼内各种设备的老化以及产业更新换代导致的复杂化的救援环境,都给消防救援增添了很多压力和困难。因此,结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社会对防火、消防领域的产业升级有着较高的期望与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高兼容、合理地将新兴技术和相关产业融合,有效排除安全隐患,提升消防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同时通过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实时的安全信息反馈,成为当下消防部门应着重提升的方面。在国家相关推动建设以及近些年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支持下,已经涌现出一部分“智慧消防”以及消防数据化的趋势和产品,但相对而言仍拥有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争分夺秒的救援时间内,如何更直观地展现火灾现场、更有效地提升救援效率,是有待解决的。对于一些内部结构复杂、楼层高的建筑,消防员无法第一时间得知现场情况,监管人员倘若不熟悉内部结构,也将对安全监管和救援制造很多麻烦,进而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因此,更加直观、清晰、具有指导性的物联网技术救援系统是需要着重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防火、消防救援方法的弊端,运用新兴物联网应用技术,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一种基于三维场景还原的指导性防火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目前正在应用的一些防火方法、消防救援机制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实物楼宇及其周边环境的三维场景还原,打造一个直观、可靠并具有数据可视化、指导性救援方案可视化的应用端,可以移动端APP或PC应用为方式承接;同时,通过物联网通信技术,将应用端与云平台连接,一方面读取相对应的传感器数据,另一方面可发送应用端控制信号至云平台,用以控制硬件端的设备,实现两物的互联性。在应用端中,提供楼宇及周边的三维场景还原,救援人员可及时了解周边情况,调遣相应救援力量从最优方向进入受灾区,并对楼宇有整体性了解;可实时更新并显示火情的各类数据(温度、湿度、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根据火情严重程度分级,以不同颜色显示;后台将基于各数据指标,根据严谨可靠的判断算法,判断出楼宇内各点位的火灾情况和位置,激活点位闪烁,可直观确定火灾核心区;应用端提供可视化救援线路方案,包括最近的救援路线以及楼宇内部的布局,实现指导性高效救援;对于楼宇安保人员,也可提供部分辅助功能,如实现一键报警、关闭警报等控制类功能。在云平台上,也可实时观察各点位数据,同时查看是否存在错误数据、通信模块是否可行等,有效提升防火、救援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5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