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化炉及用于固化炉内部的管柱运送旋转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6037.8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智勤功;张中慧;唐倩雯;付增;郝丽伟;苏秋涵;刘常福;闫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5D3/02 | 分类号: | B05D3/02;F27D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用于 内部 管柱 运送 旋转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化炉及用于固化炉内部的管柱运送旋转装置及方法,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加热杆;管柱运送旋转装置,所述管柱运送旋转装置设置在外壳体内部;所述管柱运送旋转装置包括送管装置、辅助支撑升降装置、夹持旋转装置,所述辅助支撑升降装置位于送管装置内侧方,所述送管装置位于夹持旋转装置的内侧方。本发明可实现油管的自动运送、夹持旋转固化的功能,使无溶剂液体喷涂后的油管在固化过程中保持旋转状态,确保喷涂涂层无流挂,均匀固化,保证内涂油管的喷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涂油管的固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固化炉及用于固化炉内部的管柱运送旋转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油管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高矿化度产出液的浸泡,抽汲时与抽油杆的接触以及受抽汲惯性交变载荷作用,易出现腐蚀、磨损、疲劳断脱等情况。目前油田使用的内涂油管主要是采用环氧粉末作为涂料喷涂在油管内壁,固化后形成内涂层。但是由于涂层附着力低,易脱落;涂层厚度薄,杆管磨损涂层易损坏等问题影响了其大规模应用。为克服以上问题,无溶剂液体涂料开始应用于油管的喷涂工艺中以实现油管的抗磨防腐蚀。无溶剂液体涂料粘度大,喷涂厚度大,喷涂后固化过程中需要保持油管处于旋转状态,以防止涂料流挂,保证喷涂的均匀性。
为此,为实现油管的旋转固化,发明了一种固化炉及用于固化炉内部的管柱运送旋转装置及方法。
申请号:201910038623.0,申请日:2019-01-16提供一种用于固化炉的旋转装置,包括基架、传动机构以及至少一个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上设有至少一个能够支撑并带动固化模具旋转的旋转组件;旋转机构包括相互平行且对称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主动轴、从动轴分别与基架转动相连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主动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固化炉的驱动机构传动相连;旋转组件包括沿轴向间隔套设在主动轴上的两个主动支撑轮以及沿轴向间隔套设在从动轴上的两个从动支撑轮,两个主动支撑轮与两个从动支撑轮围成长方形结构以用于支撑模具。使得在固化过程中碳毡坯体中的胶体或树脂均匀分布,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本发明应用于固化设备领域领域。
申请号:201810529336.5,申请日:2018-05-29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螺旋桨用旋转加热式固化炉,炉体具有筒状的固化腔,固化腔内沿炉体轴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旋转轴,旋转轴两端与炉体内壁滑动连接,固化腔中心位置设有沿炉体轴向布置的中心轴,中心轴依次穿过多个旋转轴的中心并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位于中心轴两侧且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均与多个旋转轴连接;第一模具架、第二模具架分别与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铰接。本发明通过中心轴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第一模具架、第二模具架上下移动,可以引导固化腔内热风流动,使得固化腔上下温度均匀,从而保证模具上下模温度相差±1℃左右,能够满足复合材料螺旋桨在成型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保证了螺旋桨的质量。
申请号:201811326899.0,申请日:2018-11-08涉及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固化炉输送机构及立式固化炉。所述立式固化炉输送机构包括固定架、料架、送料机构和升降机构。送料机构安装在固定架上;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动力部、升降丝杆和丝杆螺母;丝杆螺母安装在料架上;第一动力部通过升降丝杆与丝杆螺母传动连接,驱动料架升降。通过丝杆升降结构驱动料架升降,相比链轮链条结构,简化了整个输送机构的结构,进而有效地缩减固化炉的外形尺寸,并且其简单紧凑的结构稳定性更高,不容易出现时松动的情况,也降低了维修保养的难度。而且丝杆升降结构使用的润滑油较少,再通过料架将升降丝杆与PCB产品分离,可进一步防止润滑油污染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6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