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6547.5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刘荣;宋盛华;石英;王云琦;赵阳博;陈鸣镝;赵杨阳;马利军;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00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供热 管网 独立 锅炉房 互通 系统 | ||
1.一种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包括锅炉房独网侧和市政热力管网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锅炉房独网侧与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之间设置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并在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上设置双向热量计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包括市政热网新增双向供热分支管,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供热分支管一端连接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的市政热网供热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锅炉房独网侧锅炉第一供热支管与第二供热支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锅炉第一供热支管上设置有第二供热阀门,所述锅炉第一供热支管先后经过锅炉供热接口管和锅炉供热主管连接到锅炉上,所述锅炉供热主管上设置有锅炉第一供热阀门,所述第二供热支管上设置有第三供热阀门,所述第二供热支管先后经过独网热力站和独网用户供热管向用户供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互通分支管路,包括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一端连接所述市政热力管网侧的市政热网回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锅炉房独网侧锅炉回水支管与第二回水支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锅炉回水支管先后经过锅炉回水接口管和锅炉回水主管连接到锅炉上,所述锅炉回水主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支管上设置有第四回水阀门,所述第二回水支管先后经过独网热力站和独网用户第一回水管收集用户回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上设置有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包括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所述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配有2台积分仪、两支铠装铂电阻和一台控制柜,所述双流向热计量超声波流量计自动判断流向并分别在两台积分仪上计量累计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六回水阀门,另一端设置有第七回水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热量计量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变径二通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回水支管上设置有回水水泵,所述回水水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回水阀门,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回水阀门,所述回水水泵的边侧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五回水旁通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七蝶阀、第一电动调节阀、第十四蝶阀和第三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调节阀的边侧设置有带第八蝶阀的旁通管,所述第三电动调节阀的边侧设置有带第十三蝶阀的旁通管,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的边侧设置有卧式直通除污器,所述卧式直通除污器的一端通过第一压力表和第九阀门连接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另一端依次通过第十一蝶阀、第二压力表和第十蝶阀连接所述市政热网新增双向回水分支管,所述第十一蝶阀与所述第二压力表之间的中间节点通过第二电动调节阀连接到所述锅炉房独网侧锅炉回水支管与第二回水支管之间的中间节点,所述第二电动调节阀的边侧设置有带第十二蝶阀的旁通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供热管网与独立锅炉房互联互通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房独网侧包括若干台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65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网腐蚀速率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包裹分拣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