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成型商用车横梁用钢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020.4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涛;李利巍;陈吉清;徐浩;刘亮;宋畅;刘斌;冯佳;王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04;C22C38/28;C21D8/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商用 横梁 生产 方法 | ||
一种易成型商用车横梁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0.06%,Mn:1.81~2.10%,P≤0.008%,S≤0.002%,Als:0.30~0.50%,Cr:0.31~0.50%,Ti:0.03~0.05%,N≤0.003%。生产方法:1)经转炉冶炼后真空处理;对铸坯分段加热;分段轧制;采用两段式冷却方式进行冷却;经卷取后进行精整。本发明屈服强度≥650 MPa、抗拉强度在750~880MPa,延伸率≥16%,扩孔率≥60%,能满足商用车横梁复杂变形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汽车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属于一种车横梁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车架是商用车实施轻量化应用的主体。车架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相比纵梁简单的结构设计,横梁由于结构复杂,对材料的成形性要求较高,使用高强度钢后存在成形开裂的问题,目前主要应用500MPa级别的大梁钢。市场对更高强度级别具有良好成型性的高强大梁钢需求较大。扩孔实验结果能较好的评价材料的成型性能。
经初步检索: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231052.5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合金材料及利用该材料制造叉车横梁的方法》,所述合金材料成分按重量份为:碳:0.16%~0.25%;锰:0.8%~1.4%;硅:0.3%~0.6%;铬:0.2%~0.8%;铁:余量。制造方法为熔模铸造及回火热处理工艺。从成分设计上看,该申请的碳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影响钢材的冷成形性,不利于车横梁的加工成形。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421374.1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纵梁用钢板》,所述纵梁用钢板以重量百分数计为:碳:0.04%~0.06%;锰:1.7%~1.9%;硅:0.3%~0.5%;P:≤0.015%;S≤0.008%;Nb:0.05%~0.07%;Ti:0.04%~0.05%。采用热连轧工艺,强度级别为590MPa级,采用铌钛元素进行细晶强化,只适用于简单成形的纵梁零件,不适应用于横梁的复杂成形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610098393.X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大梁钢的CSP生产工艺》:成分重量百分数为:碳:0.16~0.20%;硅:0.3~0.5%;锰:1.3~1.5%;磷:P:≤0.015%;S≤0.010%;Ti:0.01%~0.03%;Als:0.02%~0.035%;氮:≤65ppm。采用CSP轧制工艺。添加了0.16-0.20%的碳元素,不利于提高钢材的成型性能,且未提及材料的扩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屈服强度≥650MPa、抗拉强度在750~880MPa,延伸率≥16%,扩孔率≥60%,能满足车横梁复杂变形要求的易成型商用车横梁用钢及生产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易成型商用车横梁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4~0.06%,Mn:1.81~2.10%,P≤0.008%,S≤0.002%,Als:0.30~0.50%,Cr:0.31~0.50%,Ti:0.03~0.05%,N≤0.00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力学性能:屈服强度≥650MPa、抗拉强度在750~880MPa,延伸率≥16%,扩孔率≥60%;组织为体积比占75%的铁素体+体积比占25%的贝氏体。
优选地:C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0.04~0.053%。
优选地:Al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0.33~0.43%。
优选地:Cr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0.33~0.45%。
优选地: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0.034~0.046%。
生产一种易成型商用车横梁用钢的方法,其步骤:
1)经转炉冶炼后进行真空处理,处理时间不低于15min,后将钢水连铸成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0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储能系统能量管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