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7683.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0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友;魏闻芮;彭雪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55 | 分类号: | C07K14/455;A61K39/012;A61P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猛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斯氏艾美耳球虫 mic1 蛋白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作为兔球虫病诊断抗原等一系列相关应用,相关实验结果显示,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能被斯氏艾美耳球虫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同时在间接ELISA方法中表现出极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种种结果证明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可以作为兔球虫病的诊断抗原,以及应用到相关疫苗和检测试剂盒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的应用。
背景技术
兔球虫病(Rabbit 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家兔的肠道和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原虫性疾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家兔的主要疾病之一。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作为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兔球虫,主要侵害家兔的肝脏和胆管上皮细胞,导致肝硬化以及胆汁淤积,从而引起严重的肝型兔球虫病。患病家兔主要以腹泻、生长发育迟缓、虚弱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由于肝型兔球虫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因此斯氏艾美耳球虫被视为是国内养兔业所面临的危害最大的病原之一,严重制约了我国养兔业的发展。
兔球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存在分布,对于许多国家的养兔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以肝型兔球虫病致病力最强且流行最为严重。目前该病的确诊需要对患病兔进行剖检,尚缺乏有效的生前诊断方法;已有研究使用斯氏艾美耳球虫卵囊作为天然的诊断抗原进行诊断,然而卵囊作为诊断抗原存在抗原标准品难以收集和制备,来源和用量难以确定,推广和应用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鉴于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强致病性以及其对于养兔业危害的严重性,利用可靠的诊断技术对患病兔进行诊断是有效防控的基础。然而目前有关该病生前诊断的方法尚缺乏报道,因此建立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对肝型兔球虫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EsMIC1)作为兔球虫病的诊断抗原以及在制备兔球虫病的诊断抗原中的应用,使得EsMIC1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EsMIC1在制备检测兔球虫病的试剂盒中的应用,使得以所述EsMIC1建立的ELISA方法显示出其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ELISA检测;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EsMIC1在制备兔球虫病疫苗中的应用。
在本文中,斯氏艾美耳球虫MIC1蛋白(EsMIC1)可以是非天然的,例如是合成的或者由人工载体表达的(业内常称为重组蛋白rEsMIC1)。术语“非天然的”是指目标物质不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这并不排除所述非天然物质与天然存在的物质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或组成。
MIC1为糖蛋白G相关蛋白,其包含5个重复的亲水性氨基酸组成的TSP区域,保守跨膜区域(CTD)以及一长末端串疏水氨基酸区域(CTR);目前未见有关于以斯氏艾美耳球虫为代表的兔球虫MIC的相关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