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7780.5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杰;张宝;王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H01M2/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柱状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为正六棱柱结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位于正六棱柱结构的两个端面上。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组成电池模组时,电池与电池之间通过面与面贴合的方式组装,能够有效的减少电池之间的空隙,充分利用电池包的空间,相对的提高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使得组装后的电池模组相比一般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更好的抗机械撞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动力能源使用方式,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应用在电动汽车,储能以及各种智能装备上,其较高的容量,较小的体积和质量,较好的循环能力以及对环境要求低等特性使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寄予厚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能较高的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发挥出的能量密度偏低,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能量的需求,特别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时,其在一定体积和质量条件下,很难达到取代汽油的地步。而能量密度较高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能够为汽车提供相对充足的动力,但是其安全性能却使人们犹豫不决,高温、激烈的碰撞都有可能使三元锂离子电池变成一场灾祸。因此,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确保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必要趋势。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为正六棱柱结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位于正六棱柱结构的两个端面上。
优选的,电池外壳为空心正六棱柱结构,电池卷芯为正六棱柱结构。
优选的,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配合电池外壳形成与电池卷芯匹配的容纳腔。
优选的,正极盖板包括:正极极柱、正极上绝缘垫、正极盖板主体、正极下绝缘垫和正极极耳连接片;正极盖板主体为正六边形结构;
正极上绝缘垫和正极下绝缘垫分别安装在正极盖板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正极极柱安装在正极上绝缘垫的上表面,正极极耳连接片安装在正极下绝缘垫的下表面,且正极极柱与正极极耳连接片导电连接。
优选的,负极盖板包括:负极极柱、负极上绝缘垫、负极盖板主体、负极下绝缘垫和负极极耳连接片;负极盖板主体为正六边形结构;
负极上绝缘垫和负极下绝缘垫分别安装在负极盖板主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负极极柱安装在负极上绝缘垫的上表面,负极极耳连接片安装在负极下绝缘垫的下表面,且负极极柱与负极极耳连接片导电连接。
优选的,位于电池卷芯两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与正极极耳连接片和负极极耳连接片焊接连接。
优选的,正极极耳连接片和负极极耳连接片均为U型结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插入正极极耳连接片的U型槽和负极极耳连接片的U型槽内。
优选的,正极盖板主体和负极盖板主体均与电池外壳焊接连接。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通过该新型柱状锂离子电池组成电池模组时,电池与电池之间通过面与面贴合的方式组装,能够有效的减少电池之间的空隙,充分利用电池包的空间,相对的提高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使得组装后的电池模组相比一般的圆柱锂离子电池模组具有更好的抗机械撞击能力。
且,正六棱柱的结构使每个单体电池都能够以面面贴合的方式和相邻的单体电池接触,增大了电池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挤压力产生的压强,而且单体电池柱面受到的任何方向上的力都能够分散到至少两支邻近的电池上。同时,正六棱柱结构中的六条棱也起到了加强筋的效果,这使得六棱柱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比一般圆柱电池更好的安全性。此外,由正六棱柱单体电池组成的类似蜂窝结构的模组相比一般方形电池,相同量的材料可以产生更大的有效电池空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77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