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永磁耦合驱动织针磁场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28956.9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9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朱里;吴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创融蓝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76 | 代理人: | 羊淑梅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永磁 耦合 驱动 磁场 仿真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磁-永磁耦合驱动织针磁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永磁耦合驱动织针磁场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几何特性进行励磁线圈的参数设计;所述励磁线圈的参数包括励磁线圈的线圈绕组、线圈内径、外径、线径、高度、匝数和通风结构;
步骤二,根据磁场仿真磁感应强度,建立励磁线圈—永磁耦合磁场计算模型;
步骤三,建立励磁线圈—永磁耦合磁场参数变化模型,设置耦合磁场仿真模型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
步骤四,从仿真结果中根据优化目标确认控制参数,建立磁场控制永磁织针三功位工作模式,形成工作程序;
在步骤二中根据磁场仿真磁感应强度,建立励磁线圈—永磁耦合磁场计算模型的方法包括:
(1)根据电磁线圈的结构及主要尺寸,建立静态三维瞬态磁场数学模型;
(2)根据永磁织针实际结构及实际尺寸,建立永磁织针磁化后的内禀磁场的三维磁场数学模型;
永磁织针磁化后的内禀磁场B内禀磁场=μ0(H+M),其中H和M分别是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μ0为真空磁导率;对于磁导率为μ,半径为l的圆柱形永磁织针,轴线处的电流为I,则:
同时:对于钕铁硼材料的织针,磁化率χm为1.03;
(3激励磁场与内禀磁场相互作用建立场路模型,B=B激励磁场+B内禀磁场,共同驱动永磁织针的三功位编织;根据激励输入电流的变化和阻抗分析,建立实际永磁织针驱动力学计算模型,计算时忽略线圈端部磁漏;
在步骤三中建立励磁线圈—永磁织针耦合磁场参数变化模型,设置耦合磁场仿真模型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中,在解永磁织针动态力学方程时,采用静态磁场、耦合磁场方程以及执行织针的牛顿力学运动方程的联立求解;
具体包括:
计算初始状态电磁力,将该电磁力作为驱动载荷,通过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下一个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参数;将得到的运动参数返回到动态过程中,再计算下一个时刻的磁场驱动;
通过反复迭代交互,得到整个永磁织针动态过程;
在步骤四中从仿真结果中根据优化目标确认控制参数,建立磁场控制永磁织针三功位工作模式,形成工作程序中,具体包括:
1)通过电磁力和场计算模型计算磁链、电流、励磁线圈内径、外径、线径参数,计算励磁线圈磁场分布强度,提取永磁织针在任意三功位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参数,对编织功位及场强信号进行仿真分析;
2)获取永磁织针在任意功位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参数后,查询设定磁场参数及磁感应强度,获得当前最优驱动参数;
3)基于当前最优驱动参数,三功位驱动控制模块给出驱动电流大小、脉冲频率、启停加减速时刻控制指令,对励磁线圈进行激励,驱动织针实现三功位的编织;
并通过传感器定时检测功位编织效果,若完成编织效果良好,则继续后续工作;否则,三功位驱动控制模块重新选择当前最优驱动参数,给出控制指令,进行三功位的重新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永磁耦合驱动织针磁场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迭代交互的方法具体包括:
设置磁悬浮织针初始位置,永磁织针受到的励磁线圈电流的驱动,即将开始触发三功位编织,根据磁链、电流参数,计算当前时刻电磁力,并将该电磁力和加速度作为载荷加载到永磁织针三功位运动模型中,计算得到下一单元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参数;
判断结束的标志是永磁织针是否到达最高编织功位形成编织动作,若未结束,则将运动参数返回电磁力和场计算模型中,通过反复迭代交互,得到永磁织针三功位运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89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