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成环绕式栅极场效晶体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29705.2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0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堤姆斯·文森;马库斯琼斯亨利库斯·范达尔;荷尔本·朵尔伯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51/05 | 分类号: | H01L51/05;H01L51/30;H01L5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环绕 栅极 晶体管 方法 | ||
1.一种形成一环绕式栅极场效晶体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一基板之上形成一底部支撑层;
在该底部支撑层之上沉积一第一组纳米碳管;
在该第一组纳米碳管及该底部支撑层之上形成一第一支撑层,以使得该第一组纳米碳管嵌入该第一支撑层中;
在该第一支撑层之上沉积一第二组纳米碳管;
在该第二组纳米碳管及该第一支撑层之上形成一第二支撑层,以使得该第二组纳米碳管嵌入该第二支撑层中;
通过图案化至少该第一支撑层及该第二支撑层而形成一鳍片结构;
在该鳍片结构之上形成一牺牲栅极结构;
在该牺牲栅极结构及该鳍片结构之上形成一介电层;
移除该牺牲栅极结构以使得暴露该鳍片结构的一部分;
通过自该鳍片结构的该已暴露部分选择性地蚀刻该第一支撑层及该第二支撑层释放该鳍片结构中的纳米碳管的通道区域;
形成围绕所述纳米碳管的所述通道区域的一栅极结构;
释放所述纳米碳管的源极/漏极延伸区域,所述源极/漏极延伸区域自所述纳米碳管的所述通道区域向外延伸;
形成环绕所述源极/漏极延伸区域的一内部间隔物结构,该内部间隔物结构包括接触所述源极/漏极延伸区域的一第一介电层,及在该第一介电层之上的一第二介电层,该第一介电层及该第二介电层形成一界面偶极子;以及
形成与所述源极/漏极延伸区域及该内部间隔物结构相邻的一源极/漏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297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