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0571.6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洋;李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C05G3/9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水双绿种养 体系 一次性 施用 生态型 专用 肥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它由一定比例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二氧化硅、氧化钙、锌、芸苔素内酯、生物功能菌、脲酶和硝化混合抑制剂组成,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其生产方法按照现有技术制备。将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养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养分缓释剂按合适的比例配合,从而具有养分齐全、释放均匀,有效减少氮素损失及节省劳动力成本的特点,能有效的提高了虾稻分蘖数、成穗率,改善了稻米品质,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改良和培肥土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
背景技术
长江流域水土资源丰富,水稻、水产品产量高,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水稻、水产的生产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投入,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成本高。多年来,受困于“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局面,农产品品质不高,质量安全也无保障,市场竞争力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局。
近年来,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迅猛发展,既稳定了水稻生产,有效减少了水田抛荒,又发展了水产业,稻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产、稳粮增收,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稻田种养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也为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潜力。例如,在“稻-虾”系统中:广阔的稻田为虾提供活动空间,使虾生长健壮;稻谷收获后冬季田间淹水,稻秆可以为虾苗提供栖息场所,对虾苗孵化具有保温作用;稻秆腐烂促进水体浮游生物生长,既为虾提供食物,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秸秆还田矛盾;既有利于对稻秆的消化利用,还杀灭残存害虫,减少次年虫源,降低虫害;虾的排泄物为稻提供有机肥料;虾的存在制约了农药化肥的施用。可见,这种“虾-稻”互利共生体系能有效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具有引领农业生产模式变革的巨大潜力。
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提出“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双水双绿”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原湖区稻田和水资源的优势实行稻田种养,使“绿色水稻”和“绿色水产”协同发展,做大做强水稻、水产“双水”产业,做优做特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等“双绿”产品,让生产过程来洁净水源、优化环境,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庶、乡村美丽的目标。
然而,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也对水稻施肥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稻田灌水主要来自于养殖系统。由于养殖水富含氮、磷等水稻生长发育必需的影响元素,势必要相应地减少肥料投入的养分。另一方面,稻田长期被养殖水环绕,冬季还可能会长期泡水,长期可能会导致稻田浅育化,不仅物理化学性质受到影响,还增加了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所以,在双水双绿种养体系对水稻施肥不仅要考虑满足养分的需求,还需兼顾防治浅育化,培肥土壤。而以往的水稻专用肥目标单一,且养分含量较高、释放较集中,容易造成养分的损失,影响养殖系统的环境安全和绿色发展。本发明既考虑了养殖对水稻的养分输入,又兼顾了培肥地力,从而实现双水双绿种养体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将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养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养分缓释剂按合适的比例配合,从而具有养分齐全、释放均匀,有效减少氮素损失及节省劳动力成本的特点,能有效的提高了虾稻分蘖数、成穗率,改善了稻米品质,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改良和培肥土壤。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水双绿种养体系一次性施用的生态型虾稻专用肥料,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上述配方折合成商品化肥或商品制剂的实物量选自下列物质(以生产1吨虾稻专用配方肥计,未计算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如果产生自然损耗,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李春花、梁国庆主编,专用复混肥配方设计与生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各配方实物量可按比例同步增加。下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未经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05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