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G光电混合缆用PVC电缆料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058.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7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宝;程晓松;杜薛林;朱毓栋;卢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23/30;C08L31/04;C08K13/02;C08K3/26;C08K5/09;C08K5/12;C08K5/20;C08K5/5419;H01B3/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王健 |
地址: | 2152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混合 pvc 电缆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5G光电混合缆的PVC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1~5份Γ‑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30份醋酸乙烯/丙烯酸丁脂/羰基共聚材料,使用高混机预混将上述的高密度氧化聚乙烯蜡和Γ‑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涂覆在醋酸乙烯/丙烯酸丁脂/羰基共聚材料的表面,得到物料A;将100份PVC树脂、1~30份碳酸钙、0.1~0.2份聚乙烯蜡、0.1~0.2份硬脂酸、10~30份偏苯三酸三辛酯、2~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0.1~1份高密度氧化聚乙烯蜡、物料A、物料B加入到高混机混合塑化。本发明PVC电缆料的介电常数低,可有效减少混合缆内光缆信号衰减,耐低温性能好,可满足‑40℃至105℃光缆使用环境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光电混合缆用PVC电缆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大幕已经拉开,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发展,通信基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5G通信全球建设步伐加快,5G时代即将到来,国内的运营商发展会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近,因此在基站建设方面,基站拉远用光电一体缆及室内无线覆盖光电一体缆产品会随着铁塔公司及华为公司的发展而需求量激增。而在国内行业中,基站拉远用光电一体缆产品,尤其是针对基站上塔应用的产品,是整个基站拉远用光电一体缆产品发展的重点区域。
传统PVC电缆料是以PVC树脂为基料,添加增塑剂来降低树脂加工温度,降低产品软化点,稳定剂来提高产品耐热性能和延缓PVC降解,润滑剂来改善产品加工性能,使物料更容易脱模流动等通过适当的比例经过螺杆挤出塑化后混合在一起的产品。传统耐低温PVC电缆料往往需要添加大量增塑剂达到耐低温性能(低温冲击性能-40℃通过),但由于大量增塑剂的添加,造成制品偏软(一般邵氏A硬度在70左右,因此PVC产品又具有较高硬度的同时又具有耐低温性能为PVC产品技术瓶颈。目前有报道指出采用醋酸乙烯/丙烯酸丁脂/羰基三元共聚物和PVC相容性好,耐低温性能好,永久不析出,可以当增塑剂使用,使得最终的线缆产品耐低温性能优异,且达到低温冲击性能标准,同时满足较高硬度要求;由于该三元共聚物材料熔点偏低(60℃左右),加工过程(温度约160℃)容易团聚,造成产品耐低温性能下降,该PVC电缆料介电常数一般在3.6以上,无法满足5G混合缆内光缆信号的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光电混合缆用PVC电缆料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获得的5G光电混合缆的PVC电缆料可满足-40℃至105℃光缆使用环境需求。同时产品还具有低介电常数特性,可有效减少混合缆内光缆信号衰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5G光电混合缆用PVC电缆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 1~5份Γ-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1~30份醋酸乙烯/丙烯酸丁脂/羰基共聚材料,使用高混机预混将上述的高密度氧化聚乙烯蜡和Γ-氯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涂覆在醋酸乙烯/丙烯酸丁脂/羰基共聚材料的表面,得到物料A;
S2:称取0.1~10份水滑石和 0.1~2份油酸酰胺,将所述的水滑石和油酸酰胺混合得到物料B;
S3:将100份PVC树脂、1~30份碳酸钙、0.1~0.2份聚乙烯蜡、0.1~0.2份硬脂酸、10~30份偏苯三酸三辛酯、 2~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0.1~1份高密度氧化聚乙烯蜡、物料A、物料B加入到高混机混合塑化;
S4:将步骤S3中搅拌均匀的原料转入双螺杆造料机挤出加工,然后经过单螺杆挤出造粒机挤出造粒;所述份为重量份。
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VC树脂的聚合度大于或等于1300。
2.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碳酸钙目数大于或等于2500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亨利通信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TFT阈值电压漂移的SPICE仿真方法
- 下一篇: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