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缝挤出缠绕电磁感应动态加热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611.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0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缠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82 | 分类号: | B29C53/82;B29C53/84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金磊 |
地址: | 31126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缝 挤出 缠绕 电磁感应 动态 加热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缝挤出缠绕电磁感应动态加热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呈圆筒状的模子,所述的模子左侧设有移动加热装置,所述的移动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模子进行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下端设有用于支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底部设有移动装置。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加热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加热时间的问题。本发明具有适用范围大、稳定性高、生产成本低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缝挤出缠绕电磁感应动态加热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网上公开了一种塑钢缠绕管缠绕机加热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3371782U,所述加热系统包括两只由工业热风机提供热风的加热铜管;两加热铜管分别安装于成型笼与送带机构之间的带材平直区域和成型笼内的圆弧区域,并在面向带材搭接处的内侧表面均匀开有若干热风出口。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带材经过送带机构进入成型笼的过程中,其搭接处首先被加热铜管均匀吹出热风加热;当带材进入成型笼后,在压合机构和成型笼的共同作用下将带材卷绕成管状,再由成型笼内圆弧形加热铜管对带材搭接处再次加热,经过两侧加热的带材经过从粘结剂挤出机中挤出的粘结剂进行粘接、压合后,这样的管材加热均匀,搭接处粘结强度高,使得缠绕管拥有良好的质量。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塑钢缠绕管缠绕机加热系统,虽然具有加热均匀等优点,但是该加热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固定式加热,加热时需要人工或机器推动被加热材料前进才能对整个被加热材料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料投入,增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加热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加热时间的问题,现提供具有快速加热功能的一种无缝挤出缠绕电磁感应动态加热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无缝挤出缠绕电磁感应动态加热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固定有呈圆筒状的模子,所述的模子左侧设有移动加热装置,所述的移动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对模子进行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下端设有用于支撑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底部设有移动装置。
加热时,先将模子固定在支架上,之后用移动装置调整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与模子的相对位置,之后启动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模子进行加热,所述的移动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编码指令自动在模子左右两侧间来回运动,从而让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能对模子进行全身加热。该设计使用者无需手动推动模子便可对整个模子进行加热,从而为使用者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从而为使用者减少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包括设置在模子前端的前支架和设置在模子后端的后支架,所述的前支架上端设有旋转电机,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盘,所述的转盘上设有若干均布的叶杆,所述的叶杆的内端朝向转盘的圆心,所述的叶杆的外端上设有用与夹紧模子的夹紧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夹紧装置包括呈“C”形的夹片,所述的夹片的上下端分别开有螺栓孔,所述的螺栓孔内差接螺栓,所述的螺栓上套接有用于夹紧夹片的螺母,所述的夹片的左端与叶杆顶部相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主梁,所述的主梁上端焊接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顶部设有上横梁,所述的支撑柱腰部设有下横梁,所述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分别铰链连接有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的主梁内部中间设有PCB板,所述的PCB板上设有主控芯片,所述的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伸缩的主轮腿,所述的主轮腿顶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的主轮腿下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装有主动轮,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电源端、主控芯片的电源端和驱动电机的电源端分别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端和驱动电机的控制端分别与主控芯片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缠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缠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