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2741.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梁竹青;李娜;王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3/00;D06B3/10;D06C11/00;D06C13/00;D06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高荣英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羊绒 蓬松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该方法能够制得蓬松度高,保暖性好的羊绒类面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羊绒类蓬松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所生产的羊绒类粗纺面料,无论单双层面料,其外观风格一般都是呢面或短顺毛风格,成品手感紧密,厚重,为了增加保暖性一般都会按照双层面料的方式来设计加工,通过增加面料的厚度及单重来提高保暖性,但这样会提高产品成本,并且由于制得的面料较重会降低穿着的舒适度。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和羊绒类蓬松面料。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包括第一羊绒层和第二羊绒层,所述第一羊绒层和所述第二羊绒层通过连接线连接,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经纱支数为18S/1-14S/1或40S/2-48S/2,织造所述双层接结组织的纬纱支数为18S/2-12S/2,纺纱纬纱的原料包括羊绒;
织造后进行后整理,后整理包括依次进行缩绒处理、第一次蒸呢、蓬松处理、给湿柔软处理、烘干处理以及第二次蒸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羊绒类蓬松面料,采用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由于采用双层接结组织进行织造,纬纱选用双纱,使得纬纱支数远粗于经纱支数,能使得织造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蓬松程度高,保存空气能力强,且织造过程中选择本发明要求范围内的经纱支数和纬纱支数,能使得经纱和纬纱的上机密度小于常规工艺上机密度,能进一步提高面料坯布的蓬松度,后整理工序中,进行两次蒸呢,可保证面料的蓬松度以及面料表面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两次起毛剪毛,使面料的蓬松度最大化。本发明中织造过程经纱和纬纱支数的合理设置,选用合适的组织结构,结合后续的后整理起毛剪毛工序蓬松处理工艺,可生产得到蓬松程度高,保存空气能力强的羊绒类蓬松面料。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由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因此,其蓬松度高,保暖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双层接结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羊绒层;2-连接线;3-第二羊绒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织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羊绒类蓬松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2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饲料
- 下一篇:一种基于动态数据的汽轮机配汽曲线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