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3283.6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6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根良太;武市康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5/06 | 分类号: | B65H5/06;B65H7/02;G03G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朱巧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装置 成像 | ||
本发明涉及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布置在第二辊对上游的第一辊对通过分离机构而彼此分离。控制部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开始旋转第二辊对。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多种模式包括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的第一模式、以及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的第二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使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而使片材偏斜来校正片材的歪斜进给的技术广泛地用于安装在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多用途打印机等)中的片材传送装置中。在这种构造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对准辊对和位于对准辊对上游且夹持片材的传送辊对之间,片材随着歪斜进给校正而扭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辊对开始旋转,则存在扭曲的部分被对准辊对夹住、因而在片材上引起褶皱的情况。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79474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通过使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对准辊对而校正歪斜之后并且在对准辊对开始旋转之后使布置在对准辊对上游的传送辊对暂时分开。根据该文献,由于通过释放传送辊对的抓持而消除了由歪斜进给校正引起的片材变形,因此可以减少产生褶皱。
然而,根据上述文献,每传送一张片材就执行使传送辊对分开的操作和使分开的传送辊对再次接触的操作。因此,即使在引起褶皱的可能性实际上非常小的情况下,也一律执行使传送辊对分开和接触的操作。这一事实通常成为降低片材传送装置的生产量的因素。例如,在用于使传送辊对旋转的驱动源也作为用于使传送辊对分开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在执行使传送辊对分离或接触的操作期间,暂时停止片材传送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片材起皱并抑制生产量下降的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使第二辊对开始旋转,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使第一辊对分离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其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片材传送装置,其构造成向成像单元传送片材,其中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使第二辊对开始旋转,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使第一辊对分离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驱动系统
- 下一篇:直动机构、平衡装置以及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