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3608.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雨;张毅;罗铁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55 | 分类号: | H04B7/155;H04B17/318;H04L5/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中继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若干组定向天线阵列、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及无线信号监控电路,每组定向天线阵列分别与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及无线信号监控电路连接,无线信号监控电路连接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每组定向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定向天线;无线信号监控电路根据检测的MAC地址参数,确定定向天线阵列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方向角度,并控制定向天线阵列调整至所述方向角度;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用于对全双工工作的无线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补偿中继损失。通过调节定向天线提高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并且实现了无线通信的全双工工作,不占用额外时隙资源,提高了中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对无线WIFI产品的使用也变得十分广泛,然而无线WIFI产品都工作于频率较高的2.4G和5G频段,这些频段电磁波信号存在衰减快、穿透障碍物能力较差的特点,加上无线网关产品受制于器件性能和法规要求,其信号覆盖范围有限,在障碍物区域性能下降严重,覆盖容易存在盲区。
在当前的无线WIFI中继领域,基本上是用的都是基于某些支持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无线WIFI芯片,使用天线在某个时隙将接收到信号经过处理后在其他时隙使用同一组天线将信号再发送出去。无线WIFI信号需要经过芯片处理,其功耗较大,必须布置在电源附近,中继组网会受到电源位置限制;由于中继设备必须固定在某些位置,使得其天线必须是全向天线,才能同时实现和热点和终端产品的覆盖,并不能针对信号盲区覆盖,多个中继设备存在可能重叠,存在相互影响。且无线WIFI信号是收发分时工作,中继设备本身也是分时工作,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隙资源,分配给被中继的设备通信资源大大降低,实际通信能力下降严重;且实际性能受制于中继WIFI芯片所支持的MIMO数量,不能充分发挥高性能网关和终端的性能。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无线中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包括:
若干组定向天线阵列、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及无线信号监控电路,每组定向天线阵列分别与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及无线信号监控电路连接,所述无线信号监控电路连接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每组定向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定向天线;
所述无线信号监控电路根据检测的MAC地址参数,确定所述定向天线阵列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方向角度,并控制所述定向天线阵列调整至所述方向角度;
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用于对全双工工作的无线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补偿中继损失。
其中,在相邻的所述定向天线之间设置有隔离器。
其中,所述定向天线阵列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定向天线阵列的所有定向天线固定在所述旋转机构上,所述旋转机构分别与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及无线信号监控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无线监控电路包括无线监控芯片和步进电机;
所述步进电机分别连接所述无线监控芯片和所述旋转机构,所述无线监控芯片连接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
所述无线监控芯片用于控制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旋转机构旋转。
其中,所述全双工信号放大电路网络包括:
主双工信号链路和副双工信号链路;
所述主双工信号链路和所述副双工信号链路用于对全双工工作的无线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补偿中继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36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串联均压模块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