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台阶爆破空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5585.7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钟权;刘亚洲;龙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F42D1/22;F42D3/04 |
代理公司: | 51124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杆 弯钩 间隔器 箍环 料斗 外侧壁 弹簧 下端 装药 外侧壁顶端 弹簧作用 顶端铰接 辅助装置 空气间隔 设计位置 台阶爆破 压缩状态 不耦合 挂钩端 向下压 与操作 脱开 放入 适配 轴向 装入 下放 炸药 挂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阶爆破空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本发明包括操作杆和间隔器,操作杆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件弯钩,弯钩的顶端铰接于操作杆的外侧壁,并且弯钩的中部通过弹簧与操作杆的外侧壁连接,间隔器包括料斗,料斗的外侧壁顶端设置有箍环,箍环底部具有与弯钩的挂钩端相适配的凹槽,当所有弯钩的挂钩端与箍环底部的凹槽相连接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炸药可在炮孔外装入料斗内,然后整体放入炮孔内。通过操作杆将间隔器依次下放,当间隔器放至设计位置时,轻微向下压操作杆,操作杆的弯钩下端与凹槽脱开,在弹簧作用下与间隔器分离,即可提起操作杆。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轴向与径向不耦合装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阶爆破空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属于爆破工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钻孔爆破是石方开挖的常用技术,广泛运用于水利水电、矿山、交通等领域。传统的连续柱状装药存在单耗大、爆轰初压过高、岩石过度粉碎的缺点,使得炸药的能量有效利用率低,且易产生大块和根底,带来爆破振动危害等诸多问题。空气间隔装药技术能够降低炸药对炮孔周围岩石的初始峰值压力,使孔内爆炸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得更均匀,从而降低或避免了炮孔近区围岩的过度粉碎,扩大破裂区范围,提高炸药爆破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爆破成本,控制爆破危害。空气间隔装置即在空气柱与炸药、空气柱与堵塞炮泥之间设置的间隔器以承受炸药及炮泥的重量。现有空气间隔装置,如空气气囊,尚无法实现径向不耦合装药,且空气气囊单价高、操作繁琐,装药效率低。径向不耦合装药,即装药段与炮孔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轴向不耦合装药,即装药段与装药段之间有一定的间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台阶爆破空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可同时实现轴向不耦合和径向不耦合装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台阶爆破空气间隔装药辅助装置,包括操作杆和间隔器,其中操作杆的结构为,操作杆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件弯钩,弯钩的顶端铰接于操作杆的外侧壁,并且弯钩的中部通过弹簧与操作杆的外侧壁连接。
间隔器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的间隔器包括料斗、承重杆和底座;料斗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结构,底座为圆形板,料斗与底座沿着同一中心轴线设置,并且料斗的外壁直径小于底座的直径,承重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料斗的底板外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的上表面;料斗的外侧壁顶端设置有箍环,箍环底部具有与弯钩的挂钩端相适配的凹槽。第二种的间隔器包括料斗;料斗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形结构,料斗的底板四周相对于料斗的外侧壁凸出设置,料斗的底板为圆形板,料斗的外侧壁顶端设置有箍环,箍环底部具有与弯钩的挂钩端相适配的凹槽。
当所有弯钩的挂钩端与箍环底部的凹槽相连接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是:操作杆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并可沿内套筒长度方向滑动,内套筒在靠近外套筒的一端设有定位珠,外套筒在靠近内套筒一端具有与定位珠相适配的定位凹槽,定位珠通过第二弹簧设于内套筒上,第二弹簧连接于内套筒的内壁上,内套筒的侧壁具有供定位珠活动的孔,且在操作杆伸长状态下时,定位珠一部分位于孔内、另一部分伸出内套筒的侧壁,使得内套筒的定位珠与外套筒的定位凹槽相卡合。
进一步的是:内套筒数量为多件,相邻两件内套筒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该连接结构为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是:弯钩为三件,并沿着操作杆的外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是:凹槽数量为多个,与弯钩一一相对应,并沿箍环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是:凹槽为与箍环同圆心设置的环形槽。
进一步的是:在第一种的间隔器结构中,底座具有供导爆索穿过的孔。在第二种的间隔器结构中,料斗的底板具有供导爆索穿过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容积可变的电爆管输出压力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降低露天爆破粉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