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隔热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5687.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臻;张勇;熊俊;张锋;林继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02 | 分类号: | F01N1/02;F01N13/14;F01N13/16;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消声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隔热消声器,端盖沿着孔管的轴向设置于孔管的两端,壳体套设在孔管外,蒙板包覆在壳体外;端盖由三明治复合板组成,三明治复合板的上下面板是铝合金材质,中间采用内接六边形的铝制衍架结构;衍架结构由两个正四面体衍架组成,顶部重合,底部形成六芒星结构,在二分之一高处,设有六边形的横向梁;孔管为两种热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同轴嵌套制成;蒙板是由复合板组成,该复合板采用三明治结构,包括上下面板和内嵌螺纹旋蜂窝结构组成;上下面板采用铝合金板夹玻璃纤维布,螺纹旋蜂窝结构为铝合金线切割而成。上述的一种减振隔热消声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消声器寿命低、隔热性能差、消音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新型的减振隔热且可变吸声频率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急速发展,汽车的排气噪声问题逐渐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当今汽车市场中,燃油车的占比还是远远大于新能源汽车。而对于燃油车来说,噪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驾驶者驾驶体验,也需要满足国家对汽车噪声排放的要求。为了改善汽车排气管的噪声,使其降低到国家标准内,同时提高消声器的寿命,有必要对现有的排气管中的消声器进行改良。因此利用新结构设计一款减振、隔热、可变吸声频率的消声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汽车消声器寿命低、隔热性能差、消音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款新型消声器,满足消声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隔热消声器,包括:端盖、孔管、壳体、蒙板;所述端盖沿着孔管的轴向设置于孔管的两端,所述壳体套设在孔管外,蒙板包覆在壳体外;
所述端盖由三明治复合板组成,所述三明治复合板的上下面板是铝合金材质,中间采用内接六边形的铝制衍架结构;所述衍架结构由两个正四面体衍架组成,顶部重合,底部形成六芒星结构,在二分之一高处,设有六边形的横向梁;
所述孔管为两种热膨胀率不同的金属片同轴嵌套制成;
所述蒙板是由复合板组成,该复合板采用三明治结构,包括上下面板和内嵌螺纹旋蜂窝结构组成;所述上下面板采用铝合金板夹玻璃纤维布,所述螺纹旋蜂窝结构为铝合金线切割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可变频率吸声。
本发明的孔管采用了双金属片制成。由于在受热是两种不同金属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得共振消声器的穿孔面积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共振频率。因此这种消声器可以随着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排出尾气时的温度不同,将共振频率接近噪声幅值最大的频率,更有效地吸收噪声。
2.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能力。
本发明中的蒙板采用了新型复合板制成。首先该复合板的上下两层面板采用铝合金夹玻璃纤维布的三明治结构,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其次,热和声音都是通过波的形式传递,而蜂窝结构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特性,可以在热量和声波的传播过程中将其吸收。同时,由于该复合板的密度较低,可以让零件本身的临界频率提高,降低吻合效应对蒙板隔声性能的影响。该三明治结构比起传统蒙板采用了多层结构,提高了空气层的厚度,大大提高了其隔声效果。
3.具有良好的减振能力。
本发明中的端盖采用双面板夹铝制衍架结构,其中含有蜂窝结构和大量角单元。在发动机传递振动的过程中,蜂窝结构和角单元会不断地通过变形从而吸收大量的能量,防止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后续排气系统,增加了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4.可更换,适用性高,适合大量制造。
本发明中的蒙板主要作用是隔绝排气系统的热量和噪声向上传递至车内。其再用点焊链接在壳体上,可以在使用一段年限,蒙板老化之后进行更换,且操作简便,适合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5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