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芳香族伯二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7833.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F.德坎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地亚经营管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52 | 分类号: | C07D307/5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晶;林毅斌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芳香族 伯二胺 方法 | ||
用于通过在氢化催化剂和胺的存在下使芳香族二醛与氢和氨或释放氨的化合物反应生产芳香族伯胺的方法,其中在该反应开始时该胺与该芳香族二醛的摩尔比是不低于1∶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芳香族伯二胺的相应芳香族二醛的还原性胺化生产芳香族伯二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几种方法用于与氨和氢并且在氢化催化剂的存在下相应的二醛的还原性胺化来生产伯胺。
US 2636051 A(壳牌开发公司(SHELL DEV))1953年4月21日披露了通过以控制的流速将其中甲酰基被至少四个碳原子分开的脂肪族二醛进料到含有氨、氢气和氢化催化剂的反应器中用于在转化脂肪族二醛时来制备长链脂肪族伯二胺的方法,并且提供了使用雷尼镍催化剂和水溶剂,伯胺产物的产率为60%的实例。
在几个以后出版的专利,如JP 05-017413 A(光荣工业株式会社(KOEI CHEM COLTD))1993年1月26日、JP 07-069999(CHEM LINZ AG)1995年3月14日、JP 07-196586 A(KURARY CO LTD)1995年8月1日、JP 10-130210 A(可乐丽株式会社(KURARAY CO LTD))1998年5月19日、JP 10-310559 A(可乐丽株式会社)1998年11月24日、以及美国6696609(可乐丽株式会社)2003年4月3日中,提出了修改的用于制备脂肪族伯二胺(例如1,8-辛二胺、1,9-壬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的方法,每种方法使用至少一种有机溶剂替换在US2636051中使用的水溶剂用于更高的二胺产物产率(86.9%至96%)。这些有机溶剂包括:醇溶剂如甲醇或乙醇;芳香族烃如甲苯;以及醚溶剂如四氢呋喃、1,4-二噁烷和甲基叔丁基醚。在这些有机溶剂中,美国6696609(可乐丽株式会社)2003年4月3日提出了优选甲醇或乙醇,并且强调在反应混合物中伯胺的比例应被最小化,以便产生所希望的脂肪族二胺(例如1,9-壬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具有高于90%的高产率。
然而,根据由本发明人进行的后续试验(见比较例1),在上述专利中使用的用于转换脂肪族二醛的一般胺化反应体系对于芳香族二醛的还原性胺化不是有效的或者说不适用的。事实上,使用美国6696609(在上述专利中最新公布的专利申请)的相同实验方案,检测到在用于转化2,5-二甲酰基呋喃(DFF)的反应体系中形成大量沉淀并且没有检测到伯二胺产物。
鉴于以上讨论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以高产率和经济的成本由相应的芳香族二醛制备芳香族伯二胺的有效方法。
出人意料地和出乎意料地,这个目的通过本发明使用通过芳香族伯二胺的对应二醛的还原性胺化制备芳香族伯二胺的新方法实现的,该方法不会减少在反应混合物中胺的存在而是在反应开始时保持最小的胺/二醛比,从而提高产品产率。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生产芳香族伯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氢化催化剂和胺的存在下使芳香族二醛与氢和氨或释放氨的化合物反应,其中在该反应开始时该胺与该芳香族二醛的摩尔比是不小于1∶4。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反应开始时保持最小的胺/二醛比,可以高收率和经济的成本生产芳香族伯二胺。这种效果(是本发明人的新发现)是与抑制反应混合物中伯胺以有利于预期的还原性胺化的现有技术传授内容相反的。此外,本方法可以容易地适用于分批或连续的操作模式,因而适用于广泛的工业应用范围。
本申请要求PCT申请号PCT/CN2014/081945的优先权,出于所有目的将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方式并入本申请。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胺”指的是通过用有机基团取代氨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衍生的有机化合物,并且包括伯胺、仲胺和叔胺。优选地,在本方法的反应开始时所使用的胺是伯胺或仲胺、更优选伯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地亚经营管理公司,未经罗地亚经营管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7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