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无线多制式混合组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8552.8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1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湖;孙彦赞;方勇;李军亮;苏晋升;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44 | 分类号: | H04W4/44;H04W4/48;H04W4/80;H04W84/22;H04L12/4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制式 混合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无线多制式混合组网的方法,通过ZigBee模块、Wi‑Fi模块和蓝牙模块实现对车内部分有线网络的无线改造升级,根据ZigBee、Wi‑Fi和蓝牙不同的数据传输特性,将这三大模块分别应用在车辆环境监测、车辆信息传输以及车内娱乐互联上,其中使用ZigBee无线通信的车辆环境监测系统是对车载A类低速网络的改造,而使用Wi‑Fi和蓝牙无线传输面向信息、音视频系统是对车载D类网络的改造。终端信息状态都传送至中央处理器处理,再将汽车状态信息通过T‑BOX上传到云平台,继而实现移动终端对车辆相关信息读取以及相应功能控制。如此无线方案,有效减少因有线连接带来的布线和体积重量问题和费用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无线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多制式混合组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控系统的日益复杂,以及对汽车内部控制功能电控单元相互之间通信能力要求的日益增长采用点对点的链接会使得车内线束增多,这样在考虑内部通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重量方面都给汽车设计和制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利于多种车载传感器设备的扩展应用,严重阻碍了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汽车用户不仅注重行车的智能性,还越来越注重汽车网联性,在行车过程中能进行网络连接以获取实时资讯、导航、音视频等车内娱乐互联也成了汽车用户及乘车人员的必备需求。
为了减少车内连线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快速交换,同时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上,实现CAN、LAN、LIN、MOST基础构造的汽车电子网络系统,即车载网络。为了解决车内联网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已具备了连接无线网络的条件,通过在车内加装Wi-Fi信号发射器,使得乘车人员能连接无线网络,节省自身流量。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快速推进及实现,车载电子设备间的信息共享会更加密切,信息传感设备数量随之大幅增长,造成传感器、控制器、和ECUs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缆长度、重量和连接复杂度也急剧增加,以至于有线连接会带来很多问题。
(1)布线难度大:如今汽车布线复杂程度相当高,如同人体内的血管一样,一台汽车无论大小,它的布线长度同样令人难以想象。超过900m的布线,连接了车内各部位的电器设备与电脑监测设备,每操作一项简单的电器设备开关时,触发信号就要在车内走将近900米。同时,这也说明了当车辆电线发生短路时,也有可能带来极严重的后果。
(2)重量、体积大:由于汽车电子系统几乎呈指数增长,这就意味着布线的重量和空间也随之递增,传统的线束非常重且体积大,同样,印刷电路板体积也非常庞大,需要刚性支架才能安装和稳定。因此,如何减轻重量与体积从而减少能耗提高行驶里程成了汽车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3)功能集成时间长:汽车的研发较一般的电子产品相比时间非常漫长,一般更改内饰和娱乐信息设备的开发周期都要3~5年,有线连接无疑让设备的连接与调试增加了线路更改和设备兼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现有汽车布线复杂度,将部分有线连接改造成无线连接,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多制式混合组网的方法。该方法对车载A类低速有线网络的和车载D类有线网络进行无线改造,其中使用ZigBee无线通信是对车载A类低速有线网络的改造,而使用Wi-Fi和蓝牙无线则是对车载D类有线网络的改造,大大降低传统汽车的布线成本,并相应地增加了车辆环境监测、车辆信息传输以及车内娱乐互联等三大功能模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8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