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38775.4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舜;朱太云;邱欣杰;吴少雷;李森林;吴凯;夏令志;朱胜龙;陈清华;陈永志;林桂明;梁伟;刘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B24B41/00;B24B41/06;B65H51/10 |
代理公司: | 11241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件 目标线缆 传送 转动距离 第一测量 进给部 测量 夹紧进给装置 可转动设置 打磨机构 自适应 剥线 进给 电缆 | ||
1.一种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给部(100),用于对目标线缆进行进给,具有:
第一转动件(110),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进给部中,用于目标线缆在所述第一转动件(110)上传送;
第一测量件(120),与所述第一转动件(110)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转动件(110)转动距离进行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部(200),与所述进给部(100)连接,用于对目标线缆进行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00)包括:
第一夹持件(210),成对设置,所述进给部(100)具有第二转动件(130),所述二转动件(13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10)转动连接;
第二夹持件(220),成对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11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件(130)包括:
第一圆台(131),所述第一圆台(131)半径较大的底部与一个所述第一夹持件(210)转动连接;
第二圆台(132),且所述第一圆台(131)半径较小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圆台(131)半径较小的底部相配合且相连在一起,所述第二圆台(132)半径较大的底部与另一所述第一夹持件(210)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00)包括:
弹性件(210),所述弹性件(21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10)及所述第二夹持件(2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部(300),所述驱动部(300)与所述第二转动件(13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130)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50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的连接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部(400),与所述驱动部(300)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部(300)控制,包括:
第一传感件(410),设置在所述进给部(100)进口处,且与所述驱动部(300)连接,用于对所述驱动部(300)进行控制;
第二传感件(420),设置在所述进给部(100)出口处,且与所述第一测量件(120)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测量件(120)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00)包括:
第一驱动件(230),
第三转动件(240),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30)转动连接,设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之间,且所述第三转动件(24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张开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所述第三转动件(240)转动到一定角度时,闭合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自适应夹紧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件(240)包括:
第一转动子件(241),为矩形,中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30)转轴连接,设置在一侧的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第二夹持件(220)之间,所述第一夹持件(210)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20)与所述第一子转动件(241)位置处具有限位面;
凸轮随动器(24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子件(241)两端,且与所述限位面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87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头自动化制作装置的锥头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缆头制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