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39392.9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7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晶昱;于蕾;刘瑾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泽晖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62;D01D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谢晓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涉及电池硅碳负极制备技术领域,该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通过两端的轴承转动连接在导向柱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连接键与蜗杆的右端同心安装,所述蜗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蜗杆的外围套接有螺纹套,所述导向柱的前端开设有凹槽,所述螺纹套贯穿凹槽套设在蜗杆的外围,所述连接板位于导向柱的前端。该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通过静电纺丝的原理,将碳粉末与液体硅烷聚合物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并收集,工序简单且不会氧化,提高了产品质量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硅碳负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市场急速增长,带动上游材料领域快速发展,同时也对负极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类技术路线已渐渐不能满足高比容量的要求,不少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开始调整自身的战略方向,加大对新型负极材料布局,其中硅碳负极材料备受瞩目,硅碳负极材料的包覆结构是在活性物质硅表面包覆碳层,缓解硅的体积效应,增强其导电性。
其中硅碳负极材料根据其包覆结构和硅颗粒形貌,包覆结构可分为核壳型、蛋黄-壳型以及多孔型,现有的硅碳负极制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碳粉末浸入液体硅烷中,然后在浸入聚乙烯液体中,最后加热碳化得到,工艺麻烦,且在转移过程中容易被氧化,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该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好处是通过静电纺丝的原理,将碳粉末与液体硅烷聚合物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并收集,工序简单且不会氧化,提高了产品质量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通过两端的轴承转动连接在导向柱的内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连接键与蜗杆的右端同心安装,所述蜗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蜗杆的外围套接有螺纹套,所述导向柱的前端开设有凹槽,所述螺纹套贯穿凹槽套设在蜗杆的外围,所述连接板位于导向柱的前端,所述螺纹套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注射器左端水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原料管,所述框体内部导向柱的下方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滚筒接收器,所述滚筒接收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小型步进电机,所述框体左侧的内壁设置有高压电源,所述高压电源的正负极通过电线与注射器和滚筒接收器相连接,所述框体内部的底端放置有清洁盘。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包括有隔板、操纵杆、活塞、针头、限位环,所述注射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隔板,所述注射器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活塞,所述注射器的底端活动连接有针头,所述注射器内部隔板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水管的连接口位于上端限位环与活塞之间,所述原料管的连接口位于下端限位环与针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滚筒接收器为金属材质,且右侧通过电线接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通过将碳粉末与液体硅烷聚合物的液滴匀速的置于强电场中,利用静电纺丝原理,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并从针头的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再通过接地的滚筒接收器进行缠绕收集,工序简单且不会氧化,提高了产品质量且适合大规模生产。
2、该硅碳负极材料制备装置,通过注射器内利用隔板将空腔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分别通入水溶液和原材料,使注射器内的溶液含量保持一致,从而使针头处的原料所受压强保持一致,能够在针头的下开口处匀速的产生液滴,使得产生的纤维细丝更加的均匀,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泽晖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未经长园泽晖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39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