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形同心燃料喷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0874.6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7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G.A.博亚德曼;M.G.吉里达兰;M.A.本杰明;P.奈克;C.S.库珀;V.S.克迪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28 | 分类号: | F23R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忠;陈浩然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同心 燃料 喷嘴 组件 | ||
1.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料喷嘴,所述燃料喷嘴包括:
外套筒,其围绕燃料喷嘴中心线沿周向延伸并沿着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同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外套筒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以周向布置限定通过所述外套筒的多个第一沿径向定向的空气入口端口;
中心体,其定位在所述外套筒的径向内侧,其中所述中心体沿着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同方向的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其中所述中心体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和所述外套筒同心,并且此外,其中所述中心体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以周向布置限定通过所述中心体的多个第二沿径向定向的空气入口端口,并且其中所述中心体在直接邻近于燃烧室的下游端处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限定环形中心体凹陷部;以及
内套筒,其围绕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沿周向延伸并沿着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同方向的所述纵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内套筒沿径向定位在所述外套筒与所述中心体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内套筒在直接邻近于所述燃烧室的所述下游端处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限定环形内套筒凹陷部;
其中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一起限定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沿径向在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并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燃烧室成直接流体连通,并且此外,其中所述内套筒和所述中心体一起限定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沿径向在所述内套筒与所述中心体之间,并且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以与所述燃烧室成直接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在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套筒之间围绕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沿周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在所述内套筒与所述中心体之间围绕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沿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所述中心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成同心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和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相对于所述燃料喷嘴中心线成同心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嘴进一步包括:
定位在所述燃料喷嘴的上游端处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联接到所述外套筒、所述内套筒和所述中心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限定与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成流体连通的第一燃料喷射端口,其中所述端壁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一燃料喷射端口来向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提供燃料的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沿径向定向的空气入口端口被限定成正好在第一燃料喷射出口开口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燃料喷射出口开口被限定在所述第一燃料喷射端口处以与所述第一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成直接流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喷射端口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壁限定与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成流体连通的第二燃料喷射端口,其中所述端壁构造成经由所述第二燃料喷射端口来向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提供燃料的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沿径向定向的空气入口端口被限定成正好在第二燃料喷射出口开口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燃料喷射出口开口被限定在所述第二燃料喷射端口处以与所述第二燃料空气混合通路成直接流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料喷射端口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08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热电模块的落脚器
- 下一篇:可拉伸电路的产生装置及其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