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41933.1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君;钱丽娜;李顺;朱绍文;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型 水下 爆炸 试验 综合 保障 平台 | ||
本发明属于模型试验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包括用于悬挂潜器模型的系统、用于传送潜器模型吊钩的系统、工具箱、潜艇模型、减振抗冲实验台、水密舱门、伸缩长杆。吊缆月池设置在综合保障平台的中心,吊耳及脱钩装置设置在吊缆月池的内壁;绞盘通过绞盘支撑板固定在月池一侧和与其对应的舷侧内部,绳索通过月池从平台外侧连接两个绞盘,在绳索上布置若干吊环;伸缩长杆设置在另一侧的舷外且位于水线的位置,工具箱及减振抗冲实验台设置在平台主体内,水密舱门设置在平台主体的两侧。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安全系数高,不需要水下作业,可实现多种爆距的工况,还可避免试验过程中损伤实验仪器和影响数据采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型试验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鱼雷、水雷等武器水下爆炸对舰船潜器的生命力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际上对于水面舰船的水下爆炸试验理论相对较成熟,相关试验方法与设施较为完善,但对于潜器的抗爆抗冲击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潜器模型试验数据缺乏,相关试验设施不够完备,尤其是实艇试验尚属空白,尚无一套成熟的潜器抗冲击评估系统,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目前对于潜器模型的抗冲击试验大多采取浮动冲击平台的形式考核,其主要考核潜器设备或某部位的抗冲击能力,目前还不能考察冲击对全潜器以及全潜器设备的影响效果,由于潜器结构比较庞大,进行实艇试验将会产生相当昂贵的试验费用,因此采取潜器模型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通过悬挂潜器模型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浮力和稳定性,并且试验人员只需在水上作业,不需要潜水作业,同时又便于模型的布放和回收的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潜器模型水下爆炸试验的综合保障平台,包括用于悬挂潜器模型的系统、用于传送潜器模型吊钩的系统、平台外壳1、箱型梁2、大T型材3、肘板4、绳索6、扶手7、挂钩12、风扇13、顶盖18、钢管20、工具箱15、潜艇模型11、减振抗冲实验台14、水密舱门19、伸缩长杆16;其中,用于悬挂潜器模型的系统包括吊缆月池17、工作台10、吊耳22以及锁扣21组成的脱钩装置,吊缆月池设置在综合保障平台的中心,吊耳及脱钩装置设置在吊缆月池的内壁;用于传送潜器模型吊钩的系统包括绞盘5及绞盘支撑板8,绞盘通过绞盘支撑板固定在月池一侧和与其对应的舷侧内部,绳索6通过月池从平台外侧连接两个绞盘,在绳索上布置10个吊环9;伸缩长杆设置在另一侧的舷外且位于水线的位置,工具箱及减振抗冲实验台设置在综合保障平台主体内,水密舱门设置在综合保障平台主体的两侧。
所述的综合保障平台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底部结构为双层底;所述构成综合保障平台的平台外壳、箱型梁、大T型材、肘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潜艇模型与月池内壁上的吊耳通过易于脱钩的挂钩连接,挂钩通过锁扣固定在月池外壁。
所述吊缆月池开口为正方形且高度超过满载吃水,其型心与平台中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且吊缆月池四周设置扶手,底部需要进行倒圆角。
所述工作台设置在电缆月池距内底的高度处,并由四根圆柱形钢管支撑。
所述的吊缆月池内壁四周设置四个高度一致的吊耳,吊耳与挂钩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绞盘与绞盘支撑板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收缩长杆与平台主体通过螺钉固定,收缩长杆上焊接有间距相等的10个挂钩。
所述风扇设置在肘板之间,分布在综合保障平台的两侧,一侧四个,对称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41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